7月7日至27日,北京积水潭医院顺利完成了为期三周的国家巡回医疗工作。其间,国家巡回医疗队队员们在贵州省黔南州罗甸县、龙里县、福泉市等地开展学术讲座、义诊及教学查房等巡回医疗工作,助力黔南州医疗技术水平提升,并让广大当地患者在家门口就享受国内优质诊疗服务。
据了解,自2024年起,国家卫生健康委以中西部省份的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脱贫县、少数民族聚居县、陆路边境县等医疗服务能力薄弱地区为重点,派出委属委管医院和国家医学中心等44支国家医疗队赴相关地区持续开展巡回医疗工作。
北京积水潭医院作为国家骨科医学中心,情系贵州,继在2024年组建国家医疗队来黔开展巡回医疗工作后,今年再次选派脊柱、矫形、普外、运动医学、心血管、呼吸与危重症、麻醉、内分泌、创伤、护理、康复等不同科室18名专家组成医疗队到贵州省开展巡回医疗,现已圆满完成。
7月7日,北京积水潭医院国家巡回医疗队抵达此次巡回医疗的首站——罗甸县。在短时间内,国家巡回医疗队队员们迅速了解医院情况和当地百姓就诊需求,并就如何提升罗甸县人民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如何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资源?队员们紧急碰头,拿出可行性方案。
7月8日,根据当地老百姓多发病特点,国家巡回医疗队精准筹备,汇聚了脊柱外科、矫形骨科、小儿骨科、运动医学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内分泌科、普外科等多学科专家开展了大型义诊。
义诊现场,专家们俯身询问病情、细致查体阅片,针对每一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从常见病防治到慢性病管理,从用药指导到康复训练,专业建议如春雨般浸润人心,诊台前不时传出群众的感谢声。
脊柱外科诊区,因脊柱损伤常年与轮椅为伴的李女士被家属推来就诊。巡回医疗队成员——副主任医师范明星仔细触诊检查后,结合影像资料详细解析病情,还现场示范康复训练动作。“以我们的情况,根本不可能去大城市就诊,今天在家门口就见到了北京的专家,解决了我们心里很多疑惑,太感谢了!”李女士的家属难掩激动。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诊台前,曾在砖厂务工的尘肺患者王先生情况特殊。胸部CT显示其多支支气管已狭窄闭塞,尽管在外院接受过球囊扩张治疗,但因支气管软骨环支撑力丧失,气道仍反复闭合,深吸气时喉部的干鸣音与明显的三凹征令人揪心。恰好,接诊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李天水是北京医师协会内镜和介入专科分会委员,他当即连线北京专家团队远程会诊,经多位内镜和介入专科分会专家的综合研判,最终确定“以抗感染消炎为主,暂不适合介入手术”的治疗方案,为患者明确了后续治疗路径。
7月9日,一场以“提升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水平”为主题的专题学术培训在罗甸县人民医院举行,授课内容紧密贴合县乡两级医疗机构日常诊疗工作,突出“实用性”与“可操作性”,将理论与基层场景巧妙融合,借助通俗易懂的语言和丰富临床实例,把前沿医学知识转化为基层医生“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实战技能。
随后的时间里,专家们深入各临床科室,扎实开展教学查房与疑难病例会诊工作。在病房内,专家们结合患者具体病情,现场示范规范的问诊、查体流程,悉心指导当地医生优化完善诊疗方案。同时,很多患者慕名而来,在病房外排起长队,期盼得到国家级专家的诊疗。专家们耐心接待每一位患者,仔细倾听主诉,认真翻阅既往病历和检查报告,进行必要查体后,给出清晰的诊断意见和后续治疗建议。
7月14日,国家巡回医疗队从罗甸县来到龙里县。抵达当日上午,医疗专家团队即刻深入龙里县人民医院各临床科室,开展点对点精准对接交流,全面了解科室运行情况与实际需求。下午,医疗队与院方领导召开工作座谈会,围绕巡诊重点内容、预期目标及协作模式展开深度研讨,为后续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在随后的一周里,医疗队在龙里县人民医院开展惠民义诊、教学查房、手术示范、专题讲座等系列活动。一方面让当地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的诊疗服务,另一方面通过技术帮带、学术交流等形式,助力龙里县人民医院提升专科能力与管理水平。
7月24日,北京积水潭医院国家巡回医疗队在福泉开展巡回医疗工作已进入第四天。当天,医疗队在福泉市中医院,有条不紊地开展查房与授课工作。就在查房过程中,突然传来请求紧急会诊的消息。
“病房里有位患者的情况比较棘手,恳请你们帮忙看看!”56岁的陆先生(化名)已被多浆膜腔积液折磨两年多,期间辗转多家医院,却始终没能找到病因。心包腔、腹腔、胸腔反复出现积液,每月都需穿刺放液才能缓解不适,频繁住院不仅让他的生活质量大打折扣,也成了整个家庭难以承受的身心重压,这一难题也让当地医疗团队十分困扰。
接到会诊请求后,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李天水,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王继红立即投入工作。他们先仔细听取主管医生的病情汇报,系统梳理患者既往诊疗资料,随后前往病房详细问诊查体。
此时的陆先生气促症状明显,说话时常要频频停顿来喘息,腹腔仍有大量积液,每日引流量达到1000至2000毫升。查体时还发现,他的双下肢从踝部到大腿都有明显的凹陷性水肿,皮肤增厚且僵硬。这些明显的体征,让两位专家清楚地认识到,必须尽快为陆先生明确病因。
在示教室,两位专家和当地医疗团队围绕这一病例展开了深入分析讨论。王继红结合陆先生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以及BNP明显升高、UCG提示双房增大、心电图显示肢导低电压等检查结果指出,患者存在贫血、肾功能异常等多系统受累的表现,而且之前没有做过相关的血液检查,需要重点排查心脏淀粉样变性的可能。李天水则从胸腔积液的病因入手分析,建议结合既往检查结果,进一步完善结核性胸膜炎与恶性间皮瘤等疾病的鉴别诊断。
“今年的医疗队是根据基层医院需求‘量身定制’的”,巡回医疗队队长鱼锋介绍,继去年巡回医疗获国家卫生健康委肯定后,今年团队在学科配置上更精准,提前与当地医院沟通梳理疑难病症谱系。“有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加上团队的精心准备,我们有信心让优质医疗资源真正扎根基层。”
记者手记:
基层医院是很多疾病发病后的首诊地,提升其鉴别诊断能力对于疾病早发现、早治疗具有重要作用。发挥好基层医院“健康守门人”作用,关键是要提高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连续两年,北京积水潭医院国家巡回医疗队就是以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目标,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通过业务指导、培训授课、技术帮扶,提高了基层医务人员对常见病、多发病以及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能力,同时也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享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国家巡回医疗工作部分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