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7月04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登革热怎么查?检验科告诉你 - 数字报刊系统 膝痹针灸联合功能锻炼的小妙招 心慌别瞎猜,心电图先“探个底” 体重管理小妙招,融入日常超简单 登革热怎么查?检验科告诉你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登革热怎么查?检验科告诉你

作者: 百色市人民医院闭丽华


登革热,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蚊媒传染病,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频繁爆发,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这种病毒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感染后可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症状,由于登革热的症状与其他一些疾病相似,因此准确及时的检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登革热的检测方法,帮助公众提高认识,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认识登革热的症状与传播途径

1.典型症状

登革热的临床表现多样,但通常包括突发高热、头痛、肌肉关节痛、皮疹等症状。其中,肌肉关节痛尤为剧烈,患者常形容为“断骨热”。此外,眼眶痛、恶心、呕吐、淋巴结肿大等也是常见的伴随症状。值得注意的是,登革热的症状与流感、麻疹等疾病相似,因此不能仅凭症状自行诊断,应及时就医。

2.传播途径

登革热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这些蚊子在叮咬感染登革热病毒的人后,会将病毒带入体内,并在叮咬下一个健康人时传播病毒。因此,控制蚊子数量、减少蚊虫叮咬是预防登革热的关键。此外,登革热病毒还可以通过血液传播,如输血、器官移植等医疗行为,但这种情况较为罕见。

为何需要检测登革热?

1.早期发现与治疗

登革热的早期发现对于及时治疗、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检测,医生可以确诊患者是否感染登革热病毒,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早期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症状,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2.控制疫情扩散

登革热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疾病,如果不及时控制,很容易在人群中爆发。通过检测,可以及时发现感染者,采取隔离措施,防止病毒进一步传播。同时,检测还可以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指导相关部门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

3.区分与其他疾病

登革热的症状与其他一些疾病相似,如流感、麻疹等。通过检测,可以准确区分登革热与其他疾病,确保患者得到精准的治疗。这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还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药物使用和医疗资源浪费。

登革热的检测方法

1.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是最基本的检查项目之一。登革热患者在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通常减少,多数病例可降至(2~4)×10?/L,中性粒细胞比例也可降低,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高。血小板计数可减少,部分患者可降至 50×10?/L 以下。随着病情的发展,白细胞总数可逐渐恢复正常,但血小板计数可能持续降低。

2.尿常规检查

部分登革热患者可出现蛋白尿、血尿等异常。尿常规检查有助于了解患者的肾脏功能情况。

3.生化检查

生化检查主要包括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等指标的检测。登革热患者可能出现肝功能异常,表现为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升高;肾功能异常时,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可能升高;心肌酶升高则提示可能存在心肌损害。

4.凝血功能检查

登革热患者常伴有凝血功能障碍,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纤维蛋白原降低等。凝血功能检查对于评估患者的出血风险非常重要。

5.病原学检查

(1)病毒分离:是诊断登革热的 “金标准”。但由于病毒分离需要一定的技术条件和时间,临床上较少使用。
   (2)核酸检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登革病毒核酸,具有快速、敏感、特异等优点。在发病早期(发病后 5 天内),核酸检测的阳性率较高。
   (3)抗原检测:采用免疫层析法等快速检测方法检测登革病毒抗原,操作简便、快速,但敏感性相对较低。
   (4)抗体检测:包括 IgM 和 IgG 抗体检测。IgM 抗体一般在发病后 3~5 天出现,可作为早期诊断的指标;IgG 抗体在发病后 7~10 天出现,可用于回顾性诊断。

检验科在登革热诊断中的作用

检验科在登革热的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患者的血液、尿液等标本进行各种检查,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同时,检验科还可以对检查结果进行准确的解读,帮助临床医生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发展趋势,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在登革热流行期间,检验科还应加强实验室管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实验室感染的发生。同时,要及时与临床医生沟通,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好的服务。

结语

登革热是一种严重的蚊媒传染病,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当怀疑自己可能感染登革热时,应及时就医进行检查。检验科通过各种检查方法,可以为登革热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同时,我们也要加强预防措施,防蚊灭蚊,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