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7月04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益生菌天天补,肠道真会笑? - 数字报刊系统 子宫脱垂:产后如何快速恢复 中药养生误区,看看你中招没 盆腔炎患者日常如何调理 益生菌天天补,肠道真会笑?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益生菌天天补,肠道真会笑?

作者: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陈祥珍


“喝酸奶等于补益生菌”“益生菌能治百病”…… 走在超市货架前,总能看到打着 “益生菌” 旗号的产品大肆宣传;刷短视频时,也不乏博主推荐各类益生菌补剂。在全民养生的浪潮下,益生菌俨然成了肠道健康的 “万能钥匙”。可天天补充益生菌,肠道真能时刻 “笑开颜” 吗?让我们一起揭开益生菌的神秘面纱。

 

益生菌是什么?

 

益生菌,从医学术语上讲,是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它们主要定植于人体的肠道和生殖系统内,通过调节宿主黏膜与系统免疫功能,或调节肠道内菌群平衡,来促进营养吸收,保持肠道健康。常见的益生菌包括双歧杆菌、乳杆菌、酵母菌等,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特性和功能,共同维护着肠道的微生态平衡。

 

益生菌对肠道的好处

 

维护菌群平衡:肠道里居住着数以万亿计的微生物,有益菌与有害菌每天都在上演 “地盘争夺战”。曾有位爱吃外卖的上班族小李,因长期饮食不规律,频繁出现腹痛、胀气。检查发现,他肠道内的有害菌数量激增,有益菌比例大幅下降。在医生建议下,他调整饮食,增加富含益生菌的食物摄入,一段时间后,肠道不适明显缓解。这正是益生菌通过与有害菌竞争营养和生存空间,重新恢复肠道菌群平衡的生动体现。

促进消化:益生菌就像肠道里的 “化学工厂”,能分泌多种消化酶,将复杂的食物成分分解成小分子,便于人体吸收。比如膳食纤维,人体自身难以消化,但在益生菌的作用下,能转化为有益物质。上班族小张经常因消化不良而食欲不振,尝试补充含有特定益生菌的酸奶后,肠胃消化能力明显增强,食欲也恢复正常。此外,益生菌还能推动肠道蠕动,让食物在肠道中的 “旅行” 更顺畅,减少便秘和腹泻的困扰。

增强免疫力: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益生菌则是这里的 “免疫教官”。它们通过训练肠道免疫细胞,如 T 淋巴细胞、B 淋巴细胞,提升局部和全身的免疫战斗力。研究显示,益生菌能促进肠道分泌免疫球蛋白 A(IgA),就像给肠道黏膜穿上一层坚固的 “铠甲”,阻挡病原体的入侵。生活中,常补充益生菌的人群,在流感季节患感冒的概率往往更低,这便是益生菌增强免疫力的有力证明。

缓解肠道问题:对于便秘、腹泻、乳糖不耐受等肠道问题,益生菌堪称 “急救医生”。比如乳糖不耐受的人群,体内缺乏分解乳糖的酶,饮用牛奶后容易出现腹胀、腹泻。而含有乳糖酶的益生菌,能帮助分解乳糖,减轻不适症状。宝妈王女士的孩子曾因乳糖不耐受,喝牛奶就拉肚子,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特定益生菌后,孩子逐渐能适应牛奶,肠道问题得到有效改善。

 

益生菌的补充方法

 

1.食物来源

许多日常食物都是益生菌的 “天然宝库”。例如,自制酸奶中富含乳酸菌,不仅口感醇厚,还能补充益生菌;泡菜、味噌等发酵食品,同样含有丰富的有益微生物。北京的李阿姨,坚持每天喝一杯自制酸奶,搭配一小碟泡菜,多年来肠道一直健康,很少出现消化不良的情况。通过合理搭配饮食,我们就能轻松从食物中获取益生菌。

 

2.益生菌补剂

对于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无法从饮食中获取足够益生菌的人群,益生菌补剂是不错的选择。但在选择和服用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选对菌种:不同菌种功能各异。若想缓解便秘,可选择双歧杆菌;要改善乳糖不耐受,乳杆菌则更合适。

保证数量:每次补充的活菌数量要达标,一般建议 50 亿至 100 亿个。就像给植物浇水,水量不足难以达到效果。

掌握时间:益生菌怕胃酸和胆汁,餐后 30 至 60 分钟服用最佳,此时胃酸分泌减少,能提高益生菌的存活率。

妥善保存:益生菌需密封冷藏保存,开封后尽快食用,否则它们会因 “环境不适” 失去活性。

 

益生菌并非万能药

 

益生菌虽好,但绝非 “包治百病” 的神药。肠道问题频发、常服抗生素或乳糖不耐受的人群,补充益生菌往往效果显著;而健康人群,只要保持均衡饮食、规律作息,无需刻意额外补充。

个体对益生菌的反应差异很大。有人服用某种益生菌后,肠道不适迅速缓解;有人却感觉效果平平。就像不同人对同一种感冒药的反应不同。因此,补充益生菌前,最好咨询医生或营养师,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科学方案,避免盲目长期补充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反而引发新问题。

 

结论

益生菌确实是肠道健康的 “得力助手”,但它不是万能钥匙。想要肠道健康,不能单纯依赖益生菌,还需结合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和良好生活习惯。只有综合养护,才能让肠道真正 “笑口常开”,为身体健康筑牢根基。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