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7月04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痛风来敲门,这些食物要躲开 - 数字报刊系统 手指伸不直,是不是被“冻”住了? 胆囊炎术后饮食护理有诀窍 痛风来敲门,这些食物要躲开 过敏突发休克,紧急自救别慌乱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痛风来敲门,这些食物要躲开

作者:防城港市中医医院 颜春惠

关节突然像被千万根针扎,又像有小刀片在里面割,疼得连被子都不敢盖——这就是痛风发作时的滋味。很多人不知道,这种让人痛不欲生的疾病,和吃进肚子里的东西密切相关。今天就带大家认识痛风,学会用饮食“打败”它!

痛风是什么?为什么和吃有关?

简单来说,痛风是因为身体里的尿酸“超标”了。尿酸是人体代谢的“副产品”,正常情况下,肾脏会像“清洁工”一样,把尿酸随着尿液排出体外。但当我们吃了太多高嘌呤的食物,或者肾脏“偷懒”排不动尿酸,血液里的尿酸就会越来越多,最后形成像沙子一样的尿酸结晶。这些结晶一旦沉积在关节、软骨甚至肾脏里,就会引发红肿热痛,这就是痛风急性发作。而高尿酸血症,也就是尿酸长期超标,是痛风的“前身”。所以,管好嘴巴,少吃会让尿酸升高的食物,是预防痛风的关键!

这些食物是痛风“帮凶”,碰都别碰!

(一)超高嘌呤“黑名单”,一口都嫌多

1.动物内脏:猪肝、猪心、牛肝、鸡肝……这些内脏就像嘌呤的“浓缩罐”。吃一口猪肝,相当于喝下一碗“尿酸汤”!别以为煮熟了就能放心,嘌呤特别“耐热”,高温煮不化、蒸不掉,所以痛风患者一定要对内脏说“不”。

2.海鲜大咖:沙丁鱼、鲭鱼、牡蛎、蛤蜊、扇贝,这些带壳海鲜虽然鲜美,但对痛风患者来说却是“危险信号”。

3.浓肉汤/火锅汤:熬煮超过1小时的骨头汤、羊肉汤,或者涮了各种肉菜的火锅汤底,看似营养,实则是嘌呤的“重灾区”。长时间炖煮让食材里的嘌呤全部溶进汤里,喝一碗汤,尿酸就会“蹭蹭涨”!建议痛风患者只吃肉、不喝汤。

(二)中高嘌呤“注意名单”,偶尔解馋要限量

1.肉类:猪、牛、羊肉这些红肉,建议每天吃肉不超过100克,大概就是一个巴掌大小。而且,尽量选择水煮的方式,先把肉切成小块,冷水下锅煮5-10分钟,弃汤吃肉,这样能减少一半的嘌呤含量。

2.水产:鲈鱼、鲫鱼、草鱼等淡水鱼,痛风患者每月可以吃1-2次,每次半条就够了。烹饪时优先选择清蒸,避免油炸、油煎,减少额外负担。

3.豆类:黄豆、黑豆等干豆子嘌呤含量较高,但做成豆腐、豆浆后,经过加工稀释,嘌呤会降低不少。所以可以少量吃些豆腐、喝豆浆,但直接煮豆子还是要少吃。

(三)隐形“尿酸助推手”,小心这些饮食陷阱

1.高糖饮料/零食:可乐、果汁、奶茶、蜂蜜、蛋糕等这些甜甜的食物看似和痛风没关系,实则暗藏玄机!尤其是果糖,会悄悄“助推”尿酸升高。

2.酒精饮品:啤酒、白酒、黄酒,只要是酒精饮料,痛风患者都要慎喝!酒精会让肾脏“罢工”,阻碍尿酸排泄,而啤酒本身还含有大量嘌呤。

3.加工食品:培根、香肠、腌肉等加工肉制品,不仅嘌呤不低,还添加了大量盐和防腐剂,会影响尿酸代谢。

痛风患者这样吃,健康又安心

1.主食选低嘌呤的:米饭、面条、馒头、玉米、燕麦都是不错的选择。这些主食嘌呤含量低,还能提供身体需要的能量。

2.优质蛋白这样补

①鸡蛋:富含蛋白质,嘌呤却很低,每天吃1-2个没问题。无论是水煮蛋、蒸蛋羹还是炒鸡蛋,都是痛风患者的“好伙伴”。

②牛奶:建议选择低脂牛奶或酸奶,每天喝300-500毫升,既能补钙又能补充蛋白质。但要注意,酸奶别选添加大量糖分的,原味最好。

③豆腐:前面提到过,豆腐经过加工后嘌呤降低,而且富含植物蛋白。可以做成麻婆豆腐、鲫鱼豆腐汤,美味又营养。

3.多吃蔬菜水果:比如青菜、萝卜、黄瓜、西兰花、菠菜等,每天至少吃500克。水果要选低糖的,像苹果、梨、草莓、蓝莓,每天吃200-300克。

4.多喝水,加速尿酸排泄:每天至少喝1.5-2升温水,相当于7-8杯普通玻璃杯的量。可以每隔1-2小时喝一杯,别等口渴了才喝。

实用小技巧,轻松避开“痛风雷区”

1.外食时这样点餐

看到菜单上有“内脏火锅”“海鲜烧烤”,直接pass!优先选择清蒸鱼、白灼菜心、水煮肉片(弃汤)等清淡菜品。点餐时告诉服务员“少放糖、少放盐、不要勾芡”,避免隐形的高钠、高糖陷阱。

2.家庭烹饪小妙招

不管是炒肉还是炖汤,先把肉切成薄片或小块,冷水下锅,加入几片姜和一勺料酒,煮开后撇去浮沫,捞出肉再烹饪,这样能大幅降低嘌呤含量。用葱姜蒜、柠檬汁、薄荷叶等天然香料调味,减少酱油、蚝油、甜面酱等调味料的使用,既健康又美味。

总之,痛风虽然难缠,但只要我们管好嘴巴,避开高嘌呤食物,选择健康的饮食方式,就能大大降低发作风险。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从今天开始,和痛风“说拜拜”!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