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7月25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产后腰痛怎么办?康复方法大揭秘 - 数字报刊系统 结直肠癌早发现,肠镜筛查是关键 产后腰痛怎么办?康复方法大揭秘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避免抑郁症发生 龋齿是怎么发展而来的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产后腰痛怎么办?康复方法大揭秘

作者:河池市第一人民医院 黄冰芳

产后腰痛是产妇在产褥期常见的躯体不适症状,不仅影响母婴照护质量,还可能发展为慢性腰痛,对女性身心健康造成长期困扰。从医学角度来看,产后腰痛并非单一病因导致的疾病,而是多种生理与力学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了解其成因并掌握科学的康复方法,是缓解疼痛、预防慢性化的关键。

一、产后腰痛的成因解析

产后腰痛的发生与妊娠及分娩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密切相关,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

孕期阶段,随着子宫逐渐增大,母体重心前移,腰椎前凸角度增加,腰背部竖脊肌、多裂肌等核心肌群持续处于代偿性紧张状态,导致肌纤维微小损伤及乳酸堆积,形成慢性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分娩过程中,产妇在第二产程需持续屏气用力,腹内压骤升可造成腰骶部韧带(如髂腰韧带、棘间韧带)过度牵拉,甚至出现微撕裂。

产后恢复期的不良行为模式是腰痛加剧的重要诱因。哺乳时的不良体姿(如长期弯腰或侧卧位脊柱侧弯)会导致腰椎生物力学失衡;怀抱婴儿时的不对称负重易引发腰方肌痉挛;卧床过久则会使腰背肌废用性萎缩,进一步降低脊柱稳定性。此外,产后雌激素水平骤降导致的骨密度暂时性下降(骨量流失可达 3%~5%),以及盆底肌群松弛引发的核心支撑力减弱,均会通过神经 - 肌肉传导机制加重腰痛症状。

二、产后腰痛的科学康复策略

针对产后腰痛的多因素成因,康复干预需遵循 “纠正力学失衡、修复组织损伤、强化核心功能” 的原则,具体措施如下:

调整日常活动中的生物力学状态是基础。哺乳时应采用 “三点支撑体位”:端坐于有腰托的座椅,双足平放于踏脚凳,将婴儿置于与乳头等高的哺乳枕上,保持脊柱中立位,避免腰椎前屈超过30°。怀抱婴儿时需遵循 “髋膝联动” 原则:屈膝屈髋使重心下沉,双臂贴近躯干托举婴儿,利用股四头肌力量起身而非弯腰发力。睡眠时建议采用 “侧卧屈膝位”,在腰骶部放置薄型腰椎支撑垫,维持腰椎生理曲度;起身时需先转为侧卧位,借助上肢力量支撑躯干,避免躯干旋转时的剪切力损伤。

物理治疗与运动康复需分阶段实施。产后42天内以温和放松为主,可采用温热疗法(如45℃左右的红外线照射,每次20分钟,每日2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痉挛;手法按摩需由专业人员操作,采用瑞典式按摩中的轻揉法放松竖脊肌,避免深层组织按压。产后42天至3个月,可逐步开展核心肌群训练:腹式呼吸训练(每日3组,每组15次,吸气时膈肌下沉使腹压均匀升高)能激活腹横肌;桥式运动(仰卧屈膝,缓慢抬臀至躯干与大腿成一直线,保持3秒后缓慢放下,每组12次)可增强臀大肌及竖脊肌力量;改良版猫牛式(四点支撑位,缓慢交替后伸与前屈,每组8次)能改善脊柱活动度。

营养干预需同步跟进。产后每日钙摄入量应达到1000mg,优先通过饮食补充(如每日500ml牛奶或等量乳制品),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碳酸钙制剂(元素钙含量≥300mg / 片),同时补充维生素D(每日400IU)促进钙吸收。蛋白质摄入需增至每日1.2~1.5g/kg 体重,优先选择优质蛋白(如鸡蛋、鱼类、豆制品),为肌肉修复提供氨基酸原料。对于素食产妇,需注意补充维生素B12以避免神经损伤加重腰痛。

三、注意事项与就医指征

产后腰痛康复过程中,需避免以下误区:过早进行剧烈运动(如产后3个月内的跑步、跳跃)会增加椎间盘压力;自行暴力按摩可能导致韧带损伤加重;忽视保暖(如空调直吹腰部)会引发竖脊肌痉挛。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需及时就医:腰痛持续超过8周且保守治疗无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7 分,严重影响日常活动;伴随下肢放射性疼痛(提示可能存在神经根受压);出现鞍区麻木或大小便功能障碍(需排除马尾神经综合征);腰痛伴随发热、局部红肿(警惕感染性脊柱炎)。临床医生会通过体格检查(如直腿抬高试验、“4” 字试验)及影像学检查(必要时行腰椎 MRI)明确诊断,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结语

产后腰痛是可防可控的常见问题,通过纠正不良体姿、科学开展康复训练、加强营养支持,多数产妇可在产后 6 个月内缓解。产妇及家属应重视产后腰背部健康管理,既不必因疼痛过度焦虑,也不能忽视潜在的器质性病变。早期干预、科学康复,才能让女性在产后更好地享受母婴时光,顺利回归正常生活。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