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针对患者反映“门诊楼没有马桶,年纪大的患者不方便”的问题,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迅速行动,不仅在门诊一楼无障碍卫生间外增设了醒目的指引标识,还安排志愿者在高峰时段主动引导老年患者使用,让便利触手可及;
对于“门诊区域没有设置热水,冬天用水不便”的诉求,该院后勤保障部门已完成生活热水改造项目的招标采购,目前设备主机正在加急生产,到货后将第一时间组织安装调试,确保冬季来临前让患者用上暖心热水;
针对神经内科病房通道加床较多,显得拥挤;骨科存在男女混住现象,隐私保护不足;二住院楼大部分厕所排气扇损坏,通风不畅;二住院楼部分自助机故障,患者缴费不便等一系列患者集中反映的问题,该院均已纳入“立行立改”清单,相关科室协同配合,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了整改,让就医环境更舒适、流程更顺畅。
…………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中专门召开“坚持开门教育征求意见建议座谈会”,邀请医护、医技人员、患者及家属、进修规培生、在职职工、离退休老同志等不同群体的代表参会,大家围绕医疗服务质量、教学管理优化、信息化建设提速、学科发展升级等核心议题畅所欲言,提出了23条极具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截至6月底,该院收集并推动解决的问题中已有15个完成整改,另有8个正在加速推进整改,一系列民生实事的落地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变化。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全面启动以来,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党委将“开门教育”作为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落地见效的关键抓手。党委班子成员带头,通过实地调研、座谈访谈、意见箱征集等多种形式,主动敞开大门,以“面对面”“心贴心”的姿态接受群众监督,让学习教育的过程成为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过程,真正让群众感受学习教育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
“开门纳谏不是终点,整改落实才是关键。”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党委书记李海洋表示,把收集到的意见建议当作改进工作的“指南针”,一方面认真梳理归类,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时限清单,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同时将作风建设要求融入为民服务全过程,推动学习教育从“被动整改”向“主动作为”转变,让开门教育的成果真正体现在解决实际问题、提升服务质效上,转化为患者和职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本报记者 马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