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7月11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 简单实用的缓解痛经小方法 - 数字报刊系统 鼠标手与颈椎痛的自救方法 口腔清洁,你做对了吗?  简单实用的缓解痛经小方法 血脂异常,体检时该注意什么?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简单实用的缓解痛经小方法

作者:容县人民医院 李春媚

 

痛经发作时,小腹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狠狠揪住,冷汗直冒、腰酸背痛,甚至连起身都困难。相信不少女孩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别担心!今天就为大家分享几个简单实用的小方法,帮助你科学缓解痛经,轻松度过“那几天”。

 

痛经从何而来?

 

要想更好地缓解痛经,先得搞清楚它的成因。痛经主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原发性痛经最为常见,大多从青春期开始。它的“幕后黑手”是子宫过度收缩和前列腺素分泌过多。当子宫收缩时,局部的血液供应就会受到影响,出现缺血缺氧的情况,进而引发疼痛;而前列腺素则会让子宫肌肉痉挛,加剧疼痛感。绝大多数年轻女孩的痛经都属于这一类,虽然难受,但一般不会对身体造成严重危害。

 

继发性痛经则不同,它往往是由一些妇科疾病引起的,比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如果你发现痛经越来越严重,或者疼痛时间明显延长,就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时去医院检查,因为这种情况可能需要专业的治疗干预。

 

饮食调理:吃对食物,让痛经“退退退”

 

俗话说“病从口入”,反过来,吃对食物也能缓解病痛。在经期,我们可以通过调整饮食来减轻痛经症状。

 

1. 温热饮食暖宫又暖心

从经期前1~2天开始,每天喝上一杯暖暖的红糖姜枣茶,效果立竿见影。做法非常简单:准备生姜3片、红枣5颗、红糖适量,一起放入锅中,加适量水煮10分钟就大功告成。生姜和红糖都有暖宫散寒的作用,红枣则能补气养血,三者搭配,既能温暖子宫,又能促进血液循环,让疼痛得到明显缓解。除了红糖姜枣茶,还可以多喝一些热汤,比如鸡汤、羊肉汤,不仅暖胃,还能补充经期流失的营养。但要注意,汤里别放太多盐和油,清淡一些更健康。

 

2. 补充营养素,对抗痛经有一手

有些营养素对缓解痛经效果显著。比如镁元素,它就像子宫肌肉的“放松剂”,能有效缓解子宫痉挛。香蕉、菠菜都是富含镁的食物,每天吃一根香蕉,或者来一盘清炒菠菜,既美味又能减轻痛经。维生素B6也值得推荐,瘦肉、全谷物中含量丰富。它不仅能缓解疼痛,还能减轻经期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让你心情更舒畅。

 

物理缓解:简单操作,快速止痛

 

除了饮食,一些简单的物理方法也能帮助我们快速缓解痛经。

1. 热敷:最方便的“止痛神器”

热敷绝对是缓解痛经的“明星方法”。准备一个热水袋或暖宝宝,温度控制在50℃以下,用毛巾包好后敷在下腹部,每次15~20分钟。暖暖的温度能促进腹部血液循环,放松子宫肌肉,疼痛自然就减轻了。使用暖宝宝时一定要注意,不要直接贴在皮肤上,否则很容易被烫伤。

 

2. 适度运动:动起来,疼痛少

很多人觉得痛经时应该一动不动地躺着,但其实适度运动反而有助于缓解疼痛。推荐大家尝试瑜伽猫牛式:跪趴在瑜伽垫上,吸气时,塌腰、抬头、向上看;呼气时,弓背、低头、收紧腹部。缓慢重复这个动作,能有效拉伸腹部和背部肌肉,减轻酸痛感。

 

如果不想做瑜伽,出去散散步、拉伸一下大腿内侧也是很好的选择。不过要记住,经期千万不要进行剧烈运动,像跑步、跳绳这类高强度运动就别尝试了,以免加重身体负担。

 

生活习惯:细节做好,痛经远离

 

日常生活习惯对痛经也有很大影响,做好这些细节,能让你在经期更轻松。

 

1. 保暖避寒,护住关键部位

经期一定要做好保暖工作,尤其是腰腹和脚部。可以多穿一件保暖的背心,晚上睡觉前用热水泡泡脚,既能驱寒,又能促进睡眠。

 

2. 规律作息与情绪管理:

每天保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能让身体更有精力应对经期不适。同时,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压力和负面情绪会让痛经雪上加霜,可以在经期听听舒缓的音乐、看看喜欢的电影,或者找朋友聊聊天,让自己放松下来。

 

应急止痛:关键时刻的“救星”

 

如果痛经实在太严重,已经影响到正常生活,就需要采取一些应急止痛措施了。

 

1. 药物缓解: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都是缓解痛经的常用药,能有效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减轻疼痛。但一定要严格按照说明书的剂量服用,千万不能过量。

 

2. 穴位按摩:中医穴位按摩也能起到不错的止痛效果。三阴交穴在内踝尖上3寸的位置,关元穴在脐下3寸,用拇指按压这两个穴位,直到有酸胀感,每穴按揉3~5分钟。坚持按摩,能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从而缓解痛经。

 

综上所述,痛经虽然常见,但也不能忽视。希望通过这些小方法,能帮助大家有效缓解痛经,轻松度过每个生理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