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7月11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心脏早搏患者如何解读心电图? - 数字报刊系统 买降压药先看码,药品采购新趋势 破伤风的预防、鉴别及初步处理 吸氧机咋用?家里也能轻松搞定! 心脏早搏患者如何解读心电图?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心脏早搏患者如何解读心电图?

作者: 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秦秀玲


心脏早搏是常见的心律失常现象,约60%~70%的健康人一生中可能经历。多数偶发且无症状,可一旦频发或伴结构性心脏病,就会引发心悸、胸闷,影响心功能。心电图是诊断“金标准”,本文将探讨其机制、心电图特征和临床意义。

 

心脏早搏的基础知识

 

1. 什么是心脏早搏?

心脏早搏,又称期前收缩,是指心脏在正常节律之外提前出现的一次电冲动,导致心肌提前收缩。根据电冲动的起源部位不同,心脏早搏可分为房性早搏、房室交界性早搏和室性早搏三种。其中,室性早搏的临床意义最为复杂,可能提示潜在的心脏疾病。

 

2. 早搏的常见原因

 

早搏的发生既有生理性原因,也有病理性原因,还有药物性因素。

 

①生理性原因:熬夜、过量摄入咖啡因、酒精、情绪紧张等,都可能导致心脏早搏。

②病理性原因:冠心病、心肌病、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等心脏疾病,也是早搏的常见诱因。

③药物性因素:某些抗抑郁药、支气管扩张剂等,也可能诱发早搏。

 

心电图解读:如何识别早搏?

 

心电图是诊断心脏早搏的重要工具,通过观察心电图上的波形变化,可以准确识别早搏的类型和特征。

 

1. 心电图基础波形

正常心电图的每个心动周期主要包括P波、QRS波群、T波和PR间期。P波代表心房除极,QRS波群代表心室除极,T波代表心室复极,PR间期则代表心房到心室的传导时间。

 

2. 房性早搏的心电图特征

房性早搏在心电图上表现为提前出现的P'波,这个P'波的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可能倒置或低平。PR间期通常≥0.12秒,但如果早搏过早,PR间期可能会缩短。QRS波群多数正常,但如果伴有差异性传导,则可能宽大畸形。代偿间歇不完全,即早搏前后两个窦性心搏的间期小于正常的两倍RR间期。偶发的房性早搏多属良性,但频发的房性早搏可能诱发房颤。

 

3. 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征

室性早搏在心电图上的特征非常明显,主要表现为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时限≥0.12秒,形态与窦性QRS波显著不同。早搏前无提前的P波,代偿间歇完全,即早搏前后两个窦性心搏的间期等于正常的两倍RR间期。此外,室性早搏还可能是单形性或多形性,单形性意味着同一导联上早搏的形态一致,提示起源点固定;而多形性表示起源点多个,则可能提示心肌缺血或电解质紊乱。

 

对于室性早搏,健康人中偶发的情况(24小时动态心电图:<720次/天)通常无需治疗。但如果频发(24小时动态心电图:>10%~15%总心搏),可能导致心肌病。特别是当合并器质性心脏病(如心梗后)时,需警惕恶性心律失常的风险。

 

进阶分析:早搏的危险分层

 

对于心脏早搏,除了识别其类型外,还需要进行危险分层,以评估其可能带来的风险。

 

1. 房性早搏的危险信号

房性早搏负荷>500次/天,与房颤风险增加相关。如果房性早搏诱发房速或房颤,需要积极干预。同时,合并结构性心脏病(如二尖瓣狭窄、甲亢性心脏病)的房性早搏也需要特别关注。

 

2. 室性早搏的危险分层(Lown分级)

室性早搏的危险分层可以采用Lown分级系统,根据早搏的形态、频率和是否诱发心动过速等因素进行评估。从0级到5级,风险逐渐升高。特别是R-on-T现象(早搏落在T波顶峰),属于极高危情况,易诱发室颤,需紧急处理。

 

实战案例:从心电图到临床决策

 

案例1:年轻女性的心悸

一位28岁的女性患者,因心悸1周就诊,无心脏病史,近期熬夜备考。心电图显示偶发房性早搏,QRS波正常,代偿间歇不完全。处理建议为减少咖啡因摄入,改善作息,无需药物治疗。

 

案例2:中年男性的频发室早

一位55岁的男性患者,有高血压病史,近3月心悸加重。动态心电图显示室性早搏负荷18%(2.1万次/天),心电图表现为单形性室性早搏,左束支阻滞形态(提示右室流出道起源)。心脏超声显示左室射血分数50%,轻度下降。处理方案为射频消融术减少早搏负荷,改善心功能。

 

早搏的管理策略

 

心脏早搏的管理需因人而异。无症状的偶发早搏,以及早搏负荷低且无结构性心脏病的患者,一般无需特殊治疗。而当早搏症状明显、诱发心动过速或心功能下降,或是高危室性早搏时,则需积极干预。治疗方法涵盖生活方式调整,如戒烟限酒等;药物治疗,像β受体阻滞剂等;以及适用于药物无效或高危室性早搏的射频消融术。

 

心脏早搏虽常见,临床意义和管理策略因人而异。结合心电图与临床背景能准确评估其类型、特征和风险。在医生指导下制定合理策略,可有效控制早搏,保护心脏健康。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