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群众健康意识的日益增强和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到来,就医需求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趋势,这对医疗卫生综合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县级医院作为基层医疗体系的核心枢纽,肩负着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高质量医疗服务期望的重任。如何在这样的时代浪潮中提升医疗卫生综合能力,实现与时代同步发展,已成为每一个基层医院发展中的关键课题之一。
面对这份时代赋予的 “考卷”,天柱县人民医院始终秉持 “技术立院、服务兴院”的核心理念,精准聚焦群众就医过程中的痛点与难点问题,创新性地将服务质量提升与能力建设深度融合,协同共进。通过出台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和实效性的创新举措,医院在人才队伍建设、业务精进、服务提质等多个关键领域协同发力,尖端医疗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特色服务项目赢得社会广泛赞誉,服务能力持续向基层延伸,医疗质量稳步提升,坚定不移地朝着实现“综合服务能力、服务质量双提升”的战略目标大步迈进。
在天柱县人民医院迎来整体搬迁一周年之际,踏入崭新的院区,推进双提升的68项举措及详细时间表赫然陈列于门诊大厅醒目位置,各项成果也在患者就诊的细微之处、医患沟通的点滴话语间以及不断攀升的诊疗能力中悄然生根发芽、茁壮成长。2024年,医院门诊就诊人数高达40.2万人次,全年开展手术8057台次,其中三四级手术占比超过50%,并成功于2024年12月通过国家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正式迈入三级综合医院行列。
“提升医疗卫生综合服务能力与服务质量,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关键举措。将服务质量提升与能力建设有机结合,既能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又能有力推动医疗卫生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可谓一举多得。”天柱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张大传如是说。
尖端技术突破 筑牢医疗根基
不久前,天柱县人民医院骨科团队成功为一位八旬老人刘奶奶实施了右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切开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手术过程顺利,老人术后恢复状况良好,这一案例充分展现了医院在骨科领域的技术实力和专业水平。
81 岁高龄的刘奶奶就诊被确诊为右股骨粗隆间骨折、右肱骨近端骨折。且伴有高血压、糖尿病、贫血等多种基础疾病,手术风险与难度极大。面对复杂病情,骨科团队凭借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扎实的专业技术,迅速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在积极纠正刘奶奶贫血状况的同时,多次召开讨论会,反复推敲手术方案,充分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并制定应对措施,成功完成了这台高难度手术。
今年5月,天柱县人民医院心内科取得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就,成功完成了心血管介入领域的高难度“精细活”——首例心脏卵圆孔未闭(PFO)介入封堵术,为一名长期受头痛折磨的患者彻底解除了痛苦。
在手术过程中,心内科医师团队凭借着精湛的技术和先进的设备支持,借助高清超声影像同步引导以及精准的三维建模技术,成功实现了毫米级的精准操作,每一个动作都如同在生命的琴弦上精细拨动,既要精准无误,又要尽量减少对周围组织的影响。这次手术不仅在结构性心脏病微创治疗领域实现了“从0到1”的重大突破,更为全县乃至周边地区的结构性心脏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填补了当地在这一领域的技术空白。
骨科与心内科作为天柱县人民医院重点培育的科室,是医院学科建设的两张“王牌”。近年来,医院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引进高端医疗设备、培养专业人才、拓展新技术项目等多维度举措,坚实履行着县域医疗“守门人”的神圣职责。医院积极推行“送出去、请进来”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选派优秀医护人员到上级医疗机构进修学习,汲取前沿知识与技术;另一方面邀请专家学者来院指导交流,为医院发展注入新活力。同时,医院还注重加强专科联盟建设,先后与省医、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黔东南州人民医院、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等多家知名医疗机构签订了专科联盟协议。借助对口帮扶资源和远程会诊平台,不断学习先进经验,提升自身水平,全力打造在周边区域内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临床重点专科。
2024年,普外科成功跻身省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骨科、妇产科、神经内科被列为州级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心血管内科、肾内科、肿瘤科、急诊科、精神科、普外科6个专科也被列为院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神经内科更是在2025年被列入省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名单。
老年人骨折手术的顺利开展,为本土众多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与曙光;首例PFO封堵术的成功实施,成功打破了县域医院“复杂先心病只能转诊”的困境,为当地及周边地区的患者提供了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据相关介绍,通过持续加强学科建设,医院各科室积极开展各类新技术新项目达61项,县级医院服务能力基本标准完成率达98.07%,较上年提升2.3%;推荐标准完成率达84.32%,较去年提升7.2%。这一系列亮眼的数据,不仅见证了医院学科建设的丰硕成果,更为医院在医疗卫生领域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严格质量管控 保障医疗安全
医疗安全作为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建设的核心命题,犹如一座巍峨的山峰,需要医院上下以严谨的态度和扎实的行动共同攀登。天柱县人民医院牢牢锚定质控指标和患者安全这两个关键点,坚持上下同向发力,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质量管控体系。
“一手抓医生能力提升,通过培训、进修、学术交流等多种方式,不断强化医生的专业素养;一手抓服务过程和结果监测,利用信息化手段和定期评估,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符合标准。同时,我们还积极倾听患者的感受和建议,让患者成为医疗质量提升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共同为医疗卫生综合能力提升贡献力量。”王威坚定地说。
每个季度开展一次患者工休座谈、每个科室进行一次质控会,这是医院推进质量管控、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抓手。在这些座谈和会议中,医院与患者面对面交流,收集宝贵意见;科室内部则深入分析问题,制定改进措施,从每一个细节入手,不断提升医疗安全水平。
在医院卒中中心2025年第一次工作例会及临床质控会上,第一季度卒中中心质量控制情况详细介绍后,会议现场气氛热烈,参会人员积极参与。数个典型的临床救治案例被逐一分享,每一次救治过程都被全面复盘,大家从诊断、治疗、护理等多个环节深入剖析,寻找可以优化的空间,探索技术创新的可能路径。这次会议持续了近三个小时,参会人员各抒己见,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部分不典型脑卒中病例的早期诊断确实存在一定困难,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导致治疗时机的延误。建议进一步加强对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培训,尤其是提高对那些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症状的鉴别诊断能力,这样我们才能在与时间赛跑的急救中抢占先机。”神经内科医生吴谋顺在会议上提出了中肯且具有建设性的建议。
在医院胸痛中心2025年第一次典型病例讨论会和质量分析会上,针对分享病例的讨论同样激烈而深刻。当提及一名患者在医院ICU治疗仅两天,家属便选择放弃治疗时,整个团队的医师都陷入了深深的惋惜与反思之中。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每一个人都感到痛心不已。我们一直希望能探索出更有效的沟通方式,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家属传递更多关于患者病情和治疗方案的信息,为患者争取任何一丝生命的希望。每一次这样的讨论,都是对我们心灵的一次触动,我们期望通过总结经验教训,未来能尽量减少类似的遗憾。”科室一名医师说。
在此基础上,医院积极作为,通过建立健全完善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病历质控与不良事件管理、加强对单病种质量管理以及县域质量控制中心建设等多项措施,促使医疗质量水平进一步提升,各项医疗质量控制指标持续向好发展,为患者的安全与健康筑牢了坚实防线。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护理质控工作取得了质的飞跃。医院通过优化护士排班制度,使人力资源得到更合理的配置;修订《护理疑难病例讨论制度》等制度,进一步规范了护理会诊及疑难病例讨论的流程与职责,让护理工作更加科学、有序。仅2024年,全院组织护理会诊及疑难病例讨论共18次,开展护理业务大查房15次,成立了11个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定期对护理质量进行检查和督导,为患者的康复和健康保驾护航。
另外,医院院感发生率持续控制在较低范围,临床用药更加规范合理。通过选派人员进修学习、加强临床用药督导检查等举措,临床用药各项指标更加趋于合理。全年住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35.892,基药占比54.24%,同比下降了2.15个百分点。
据相关数据统计,2024年共检查运行病历912份、归档病历950份、门急诊病历340份;开展单病种项目数34个,上报病例8304个;全县39个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成功挂靠,各专业通过开展质量控制的督导检查以及接受上级质量控制中心督导检查,医疗质量不断提升,为患者提供了更加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
延伸服务能力 温暖基层群众
作为基层医疗的龙头医院,如何才能更好地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县级医疗服务是天柱县人民医院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我们的想法是,打破时间空间限制,从党员做起,送医上门,由此及彼扩大我们的服务半径,节省群众看病就医花费的时间。”张大传说。
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4月10日起,天柱县人民医院精心组织开展了党建服务送医下乡活动。全院121名医务人员组建成30个医疗小分队,涵盖心内科、普外科、妇产科、儿科、中医科等多个学科领域。各医疗团队按照区域规划,分赴不同行政村,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医疗服务工作。他们不仅为村民提供疾病诊疗、健康咨询、用药指导、血压血糖检测等基础医疗服务,还针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开展系统化筛查干预,并为村民建立个性化健康管理档案,让医疗服务更加贴心、精准。
日前,心内科医师张河南与小分队医师一同前往桥坪村开展专项身体普查义诊活动。董大姐的血压控制情况不理想,还时常出现头晕的症状。在义诊现场,张河南仔细问诊后,为其开具了新的处方。“专家都到家门口了,我再也不用跑几十里山路去城里排队了,心里这块石头终于能落下了!”拿到调整后的用药方案和免费药品,董大姐的脸上露出了轻松的笑容。
据统计,截至目前,该活动已累计服务乡村群众4000余户,发放健康宣传手册5000余份,通过“零距离”的医疗服务,切实解决了群众“看病远、看病难”的问题。村民们纷纷点赞,表示送医上门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为他们的健康撑起了一片天。
此外,为满足就医不便患者群体的护理需求,今年3月起,天柱县人民医院正式开启了“互联网+护理上门服务”模式。借助互联网技术,上门开展伤口护理、导管护理、静脉采血、皮下注射、康复指导等多项常见护理项目,为就医不便群体解决了护理方面的实际困难。截至目前,已成功为81位患者提供了便捷、专业的上门护理服务,赢得了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
家住龙泉尚城的张奶奶便是这项服务的受益者之一。她因脑梗瘫痪在床多年,以往每次去医院更换尿管都要折腾好长时间。在接受完上门护理后,张奶奶说:“现在护士直接上门服务,不仅省心省力,还减少了感染风险,让我们在家就能享受医院的专业护理,真是太贴心了。”
儿童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与希望,他们的健康关乎着社会的长远发展。近日,天柱县人民医院口腔科正式启动2025年窝沟封闭工作,通过长期持续的免费专业医疗干预,为儿童的口腔健康构筑一道坚固的长效保护屏障。在全国第30个“爱眼日”来临之际,天柱县人民医院眼科走进远口镇小学,为小学生们带来了一场生动有趣的护眼知识盛宴。医生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护眼知识,还为学生们进行了专业全面的视力检查,详细记录每一份检查数据,并为每位学生建立了眼健康档案……这样的暖心举措,每天都在天柱县人民医院持续上演,彰显着医院对儿童健康的高度重视和长远布局。
众志成城、群策群力,2024年底,天柱县人民医院凭借卓越的成绩顺利通过三级综合医院建设认定,迎来了医院发展的新起点。展望未来,在新的征程上,医院将继续砥砺前行,接续推动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提升,不断缩短与省内外大型三级医院的差距。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与省级医院同质同效的优质医疗卫生服务,为群众的健康幸福生活保驾护航。
天柱县人民医院新院区。
在睡眠中心,医生在为患者进行物理治疗。
患者进行眩晕原因检查。
新引进的眩晕治疗仪。
送医上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