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6月27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新生儿遇疾病,新手爸妈别慌乱 - 数字报刊系统 止痛治疗中药物、技术与人文的共生力量 儿科医生带你解锁游戏式减肥训练营 新生儿遇疾病,新手爸妈别慌乱 断指再植,让手指“重生”的奥秘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生儿遇疾病,新手爸妈别慌乱

作者: 富川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詹敏洁


新生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出生后前28天易受多种疾病困扰。面对新生儿异常症状,新手爸妈常因缺乏经验而陷入焦虑。掌握科学的疾病识别、应急处理及预防方法,是守护新生儿健康的关键。本文将阐述新生儿常见疾病应对策略,帮助家长在突发状况时冷静应对。

 

新生儿常见疾病信号识别

 

新生儿无法通过语言表达不适,需家长通过生理指标与行为变化捕捉疾病信号。体温异常是最直观的预警:直肠温度≥37.5℃或<36℃需警惕,其中低体温(体温<36℃)可能引发硬肿症,需立即干预。以临床案例来看,曾有新生儿因保暖不足,体温降至 35℃,皮肤逐渐变硬,若未及时处理,可能危及生命。呼吸频率是评估心肺功能的重要指标,正常新生儿呼吸频率为 40-60 次 / 分钟,若持续>60 次 / 分钟并伴鼻翼煽动、呻吟样呼吸,可能存在肺部感染或呼吸窘迫综合征。

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症状,生理性黄疸通常在出生后 2-3 天出现,7-10 天消退;若24小时内快速出现、血清胆红素明显升高达到干预阈值,或黄疸退而复现,则需警惕病理性黄疸,严重时可能引发胆红素脑病。行为异常同样值得关注:频繁拒奶、喷射性吐奶需排查胃肠道疾病;过度嗜睡或持续哭闹不止可能与感染、颅内病变相关;皮肤出现瘀点、发绀等异常颜色,需及时就医鉴别病因。例如,若新生儿口唇、甲床发紫,可能是心肺功能异常导致的缺氧表现。此外,观察新生儿的囟门状态也很重要,囟门凸起或凹陷可能与颅内压变化有关,需引起重视。

 

紧急情况的规范应对措施

 

发热是新生儿常见症状,但因肝酶系统发育不全,禁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解热镇痛药。物理降温可采用 32-34℃温水擦拭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处,但需避免酒精擦浴,防止经皮吸收引发中毒。若体温持续>38℃或伴随精神萎靡,需立即就医。

呛奶是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需立即将新生儿侧卧,用空心掌拍打背部两肩胛骨之间,力度适中,促使异物排出;同时用手指缠纱布清理口腔,但不可盲目深入咽喉,避免将异物推入气道。这里分享一个实用技巧,家长可将新生儿趴在手臂上,头部略低于身体,更利于异物排出。惊厥发作时,应保持新生儿侧卧位,松开衣领,切勿强行按压肢体或撬开牙关,防止骨折或窒息,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此外,若家中有吸氧设备,在等待急救期间,可适当给新生儿吸氧,以缓解缺氧症状,但需注意控制氧流量和吸氧时间。

出现以下情况需立即就医:持续高热、呼吸困难、反复惊厥、拒奶超过 12 小时、血便或尿液异常。送医前需记录症状出现时间、体温变化、喂养及排便情况,为医生诊断提供依据。

 

日常科学护理预防策略

 

科学喂养是增强新生儿抵抗力的基础。母乳喂养应确保含接姿势正确,按需喂养;配方奶喂养需严格遵循冲调比例,奶具煮沸消毒15分钟以上。建议保持 2-3 小时喂养间隔,每次喂养后竖抱拍嗝,减少吐奶风险。在拍嗝时,可采用直立抱、坐姿抱等不同姿势,找到最适合宝宝的方式。同时,喂养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新生儿的面色和吞咽情况,避免因喂养过快导致呛咳。

 

环境卫生对新生儿至关重要。室内温度保持 22-24℃,湿度维持在50%~60%,每日开窗通风2~3次,每次15~20分钟。新生儿衣物、被褥选择纯棉材质,避免化纤刺激;接触新生儿前,家长需规范洗手,避免亲吻新生儿口唇,降低感染风险。睡眠时采用仰卧位,避免使用松软枕头或毛绒玩具,防止窒息。此外,可定期更换新生儿床品,减少螨虫滋生。对于患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的新生儿,更要注意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避免接触过敏原。

 

高效就医沟通技巧

 

就医前需系统整理关键信息:记录症状首次出现时间、变化趋势,如体温波动曲线、排便次数与性状等;准备好出生证明、疫苗接种本及既往检查资料。就诊时清晰描述症状:“新生儿从昨日开始,每顿奶后均出现喷射性吐奶,体温最高 37.8℃,伴有嗜睡”,避免主观猜测病因。

 

与医生沟通时,主动询问疾病诊断、治疗方案及预后情况。例如:“这种情况是否需要住院观察?用药后多久能缓解?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复发?” 确保充分理解医嘱,必要时可要求医生示范护理操作,如雾化吸入、伤口护理等。同时,若对用药剂量、频率有疑问,一定要及时向医生确认,避免因错误用药影响治疗效果。

 

总结

 

新生儿疾病虽复杂,但通过系统学习疾病识别、应急处理与预防知识,新手家长完全能够从容应对。当面对异常情况时,保持冷静、科学处置,必要时及时就医,是给予新生儿健康保障的最佳方式。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