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6月27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异物卡喉,海姆立克法来救急 - 数字报刊系统 能谱CT鉴别、诊断肺结节的新进展 痛风患者的药物治疗与饮食调理 肾病综合征治疗,药物之外的注意事项 异物卡喉,海姆立克法来救急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异物卡喉,海姆立克法来救急

作者: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 黄连芳

异物卡喉的风险暗藏于生活各处。儿童误吞玩具、老人吞咽不畅等情况,都可能导致呼吸道梗阻,瞬间阻断空气流通。在院前急救工作中,常遇到因急救不当陷入危机的患者:盲目拍背使异物移位,迟疑犹豫延误抢救时机。大脑对缺氧极为敏感,短短数分钟就会造成不可逆损伤。因此,熟练掌握海姆立克法等科学急救技能,是守护生命、把握抢救黄金时间的关键。

认识异物卡喉:不容忽视的紧急情况

异物卡喉指食物、小物件等误入呼吸道,导致气道部分或完全阻塞。成人常因黏性食物卡喉,儿童多误吞硬币、玩具零件。

气道堵塞会中断氧气供应,若未及时处理,几分钟内就可能因窒息引发脑损伤甚至死亡,急救必须争分夺秒。

识别危险信号:判断是否异物卡喉

异物卡喉的典型表现是患者突然无法咳嗽、呼吸或说话,常本能地用手抓住颈部,这是国际通用的 “窒息手势”。同时,患者会出现面色青紫、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失去意识。

需要注意区分普通呛咳和严重卡喉,呛咳时患者仍能自主咳嗽、呼吸,而卡喉患者会出现明显的呼吸受阻表现,无法有效咳出异物。

谁更容易遇到危险:高危人群与场景

婴幼儿和老年人是异物卡喉的高发人群。婴幼儿吞咽和咀嚼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对危险物品的辨别能力差,容易将小物件放入口中;老年人则因吞咽功能退化、牙齿咀嚼能力下降,进食时容易发生呛噎。

危险场景也较为常见,例如人们在进食时狼吞虎咽、边吃边大笑说话,食物来不及充分咀嚼就进入气道;儿童玩耍时将小物件含在口中,跑动或嬉笑时不慎吸入。

救命关键:海姆立克法详细操作

海姆立克法因操作简单、效果显著,是应对异物卡喉的首选急救方法,不同人群的操作方式有所差异。

1.对于成人及1岁以上儿童

意识清醒患者急救法:施救者站于患者身后,双脚前后分开呈弓步,前脚置于患者双脚间,双臂环绕其腰部。引导患者头部前倾、张开嘴巴,以便排出异物。施救者一手握空心拳,拳眼对准患者腹部正中线、脐上两横指处(避开剑突),另一手紧握此拳,以快速、有力的动作向内、向上冲击腹部 6 - 10 次,重复操作直至异物排出。

意识不清醒患者急救法:让患者仰卧,施救者先开放其气道,随后骑跨在患者两大腿外侧。将一手掌根平放于患者腹部正中线、脐上两横指处,另一手掌重叠其上。双手合力快速向内、向上冲击腹部 6 - 10 次,重复操作。检查口腔,徒手取出异物。若患者呼吸心跳停止,立即实施心肺复苏 。

2.对于 1 岁以下婴儿

1 岁以下婴儿,不能使用成人的操作方式。应将婴儿面朝下,放在手臂上,手臂贴着前胸,拇指和其余四指分别卡在下颌骨位置,用另一只手在婴儿背部两肩胛骨中间拍 5 次。然后将婴儿翻正,在两乳头连线中点,用食指和中指快速按压 5 次,重复上述动作,直至异物排出。操作时要控制力度,避免损伤婴儿娇嫩的身体。

3.当独自一人发生异物卡喉时,可采用自救方法。寻找椅背、桌角等坚硬物体,将上腹部抵在物体边缘,快速向内、向上冲击腹部,通过外力挤压排出异物。

其他急救措施与注意事项

胸外按压时,成人患者需仰卧于硬质水平面上,定位在两乳头连线中点。双手交叠,用手掌根部垂直用力按压,按压深度为56厘米,频率保持每分钟 100120次。按压需配合人工呼吸,按照 “按压30次,吹气2次” 的节奏反复进行5次循环。操作过程中,每次吹气需持续1秒,通过观察患者胸廓是否起伏判断呼吸操作是否有效。5次循环后,检测患者是否有呼吸心跳,若仍无反应,需继续进行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注:此为成人急救操作规范,儿童、婴儿按压深度等参数需相应调整。)

急救过程中要避免错误操作。严禁用力拍背,这可能使异物越陷越深;也不要强行用手指抠喉,不仅难以取出异物,还可能损伤咽喉。实施急救的同时,应尽快拨打 120 急救电话,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期间持续施救,不能轻易放弃。

预防先行:远离异物卡喉风险

预防异物卡喉要注重生活细节。

家长需谨慎挑选儿童玩具,加强看护并教导孩子不将小物件放入口中。日常进食应细嚼慢咽,避免边吃边说笑打闹。给婴幼儿准备食物时,要控制好大小和软硬度;照顾老人时,需关注其进食过程,提醒选择易消化食物并放慢进食速度。

结语

异物卡喉危及生命,掌握海姆立克法等急救技能至关重要。无论是居家、学习还是外出,这些知识都可能挽救他人生命。希望大家重视急救学习,危急时刻冷静施救,同时做好日常预防,共同守护生命安全。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