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5月09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医疗器械消毒,你了解吗? - 数字报刊系统 呼吸困难?试试这些呼吸练习 牙齿美白不是梦,冷光技术来助攻 肝炎种类多,如何一一应对 医疗器械消毒,你了解吗?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医疗器械消毒,你了解吗?

作者: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 朱其丽


在我们生病去医院的时候,无论是接受手术还是各种检查,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医疗器械。这些器械的干净与否,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健康。因此,医疗器械的消毒显得尤为重要。那么,什么是医疗器械消毒?它是如何进行的?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让大家对医疗器械消毒有一个基本但全面的了解。

 

一、医疗器械消毒的基本概念

 

我们来了解一下医疗器械消毒的基本概念。医疗器械消毒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去除医疗器械上的病原微生物,确保医疗器械在使用时是安全的。消毒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在手术和诊疗过程中,由于器械污染而导致的交叉感染。

 

二、日常清洁与消毒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清洁”和“消毒”这两个词,但你知道它们之间的区别吗?清洁是消毒的重要前提,能确保消毒剂有效接触并杀灭病原微生物。医院常使用专门的医疗器械清洗剂,它们既能有效去除器械表面的污垢和残留物,又不会对器械造成损害。在清洁过程中,需先将器械拆卸以便彻底清洁每个部分,随后使用流动的清水和清洗剂全面清洗,最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并去除多余水分,为后续的消毒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消毒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包括:①蒸汽灭菌:这是最常用的灭菌方法之一。通过高温高压的蒸汽,杀灭器械上的所有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和芽孢等。这种方法适用于耐高温、耐湿的医疗器械,如手术器械、玻璃制品等。 ②干热灭菌:这种方法适用于不能承受湿热的器械,如某些金属工具。通过高温干燥的环境,杀灭微生物。但需要注意的是,干热灭菌所需的时间和温度通常比蒸汽灭菌要高。③化学消毒:利用消毒剂中的化学成分与病原微生物的蛋白质发生反应,从而杀灭微生物。常见的消毒剂有乙醇、漂白剂等。化学消毒的优点是操作简便、快速有效;但需要注意的是,消毒剂可能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做好防护措施。④紫外线灭菌:紫外线能够破坏微生物的DNA结构,从而杀灭它们。这种方法适用于空气、表面及部分器械的快速消毒。但需要注意的是,紫外线对人体有一定的伤害性,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避免直接照射人体。

 

三、低温灭菌技术

 

还有一种特殊的灭菌技术——低温灭菌技术。这种技术主要用于处理不耐受湿热的医疗器械与物品。低温灭菌技术是指通过一系列物理或化学方法,在较低的温度下(通常低于60℃)杀灭微生物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能够有效地保护不耐高温、不耐湿的医疗器械,同时达到灭菌的效果。

 

常用方法有:①环氧乙烷灭菌:环氧乙烷是一种广谱灭菌剂,能够杀灭所有形式的微生物。这种方法适用于硬式和软式内窥镜、关节镜等结构复杂的医疗器械。但需要注意的是,环氧乙烷对人体有一定的毒性,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做好防护措施。②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这种方法利用过氧化氢在低温下产生的等离子体来杀灭微生物。它适用于精密且不耐高温高压的手术器械,如心脏起搏器、导管等。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灭菌速度快、效果好,且对环境无污染。③低温甲醛蒸汽灭菌:甲醛是一种有效的灭菌剂,能够在较低的温度下杀灭微生物。这种方法主要应用于硬性内窥镜及其导光束等医疗器械的灭菌。但需要注意的是,甲醛对人体有一定的刺激性,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做好通风和防护措施。④过氧乙酸灭菌:过氧乙酸是一种强氧化剂,能够迅速杀灭微生物。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微创器械、软式内镜等医疗器械的灭菌。过氧乙酸灭菌的优点是灭菌速度快、效果好,且残留物对人体无害。

 

四、消毒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在医疗器械的消毒过程中,有两大注意事项需特别警惕。使用化学消毒剂时,必须确保彻底冲洗干净,以防消毒剂残留对人体造成伤害,尤其是内窥镜等直接与人体接触的器械,更需严格执行冲洗和干燥步骤。

 

其次,消毒不彻底是交叉感染的主要诱因,可能源于器械清洗不充分、消毒剂浓度不达标或消毒时间不足,因此,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执行每一步,确保消毒效果达标。同时,选择消毒方法时,需考虑器械的材质和耐受性,避免如高温消毒导致热敏感器械变形或老化等损害,确保选用最适合的消毒方式。

 

总结

 

医疗器械消毒是医疗安全的重要保障。通过了解日常清洁与消毒的方法以及低温灭菌技术等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医疗机构的消毒工作。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医疗器械的消毒情况,确保自己在接受医疗服务时的安全。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九章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