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5月09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真的那么可怕吗? - 数字报刊系统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真的那么可怕吗? 康复科住培医师的蜕变之旅 宝宝腹胀的原因及预防策略  柳城县妇幼保健院 董学慧 冠心病,如何呵护你的“心”?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真的那么可怕吗?

作者:平南县妇幼保健院 郑剑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些家长可能会发现自家孩子格外好动,难以安静下来,写作业时也总是分心,这时就会担心孩子是不是得了注意力缺陷多动症(以下简称:ADHD)。那这个病到底是什么,真的有那么可怕吗?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聊聊。

 

ADHD是什么?

ADHD,全称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行为。它通常在儿童时期被发现,但也可能持续到成年。ADHD并不是一种新病,早在20世纪初,医学界就已经开始研究这种症状。只不过,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发展,ADHD的发病率似乎有所上升,这也让更多人开始关注它。ADHD的核心症状可以分为三类:

1.注意力不集中:孩子很难长时间专注于一件事情,容易分心,常常丢三落四,忘记任务或指令。

2.多动:孩子总是坐不住,手脚不停,喜欢跑来跑去,甚至在需要安静的场合也难以控制自己。

3.冲动:孩子做事缺乏耐心,常常打断别人说话,难以等待轮到自己,容易做出冲动的决定。

 

ADHD的成因是什么?

ADHD的成因目前还没有完全明确,但研究表明,它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ADHD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如果父母或近亲中有ADHD患者,孩子患病的风险会更高。

2.大脑结构和功能异常:研究发现,ADHD患者的大脑某些区域(如前额叶)的功能和结构与常人有所不同,这些区域与注意力、冲动控制等功能密切相关。

3.环境因素:早产、低出生体重、母亲孕期吸烟或饮酒等,都可能增加孩子患ADHD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ADHD并不是因为家教不严孩子故意调皮导致的。它是一种生理性的障碍,需要科学的理解和对待。

 

ADHD真的那么可怕吗?

听到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这个诊断,很多家长的第一反应是焦虑和恐惧。他们担心孩子在学校表现不好,担心孩子将来无法融入社会,甚至担心孩子一辈子都会不正常。但事实上,ADHD并没有那么可怕。

1. ADHD是可以管理的

ADHD虽然无法完全治愈,但通过科学的干预和管理,孩子的症状可以得到显著改善。常见的干预方式包括:

行为治疗:通过正强化、行为塑造等方法,帮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提高专注力。

药物治疗:对于一些症状较为严重的孩子,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药物(如哌甲酯)来帮助改善注意力不集中和多动症状。

家庭和学校支持:家长和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对ADHD孩子至关重要。通过调整教育方式、提供适当的学习环境,孩子可以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

2. ADHD孩子也有独特的优势

虽然ADHD孩子在某些方面存在挑战,但他们往往也有许多独特的优势。比如:

创造力强:ADHD孩子的思维常常天马行空,富有创造力,能够提出独特的想法。

精力充沛:多动的孩子通常精力旺盛,如果能够合理引导,他们可以在体育、艺术等领域表现出色。

热情开朗:许多ADHD孩子性格外向,善于交际,容易与他人建立友谊。

3. ADHD并不意味着失败

很多家长担心ADHD会影响孩子的学业和未来职业发展。但事实上,许多成功人士都曾患有ADHD,比如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游泳名将菲尔普斯等。ADHD并没有阻止他们取得卓越的成就。关键在于,如何帮助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并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鼓励。

 

家长应该怎么做?

如果孩子被诊断为ADHD,家长不必过度焦虑,但也不能掉以轻心。以下是一些建议:

1.寻求专业帮助:及时带孩子去医院或专业机构进行评估和诊断,制定个性化的干预计划。

2.调整教育方式:避免过度批评和惩罚,多使用正面的鼓励和奖励,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3.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减少干扰因素,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比如,为孩子设置一个安静的学习角落,避免电视、手机等干扰。

4.与学校保持沟通:与老师合作,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共同制定适合孩子的学习计划。

5.保持耐心和信心:ADHD的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家长需要保持耐心,相信孩子的潜力。

 

总结

ADHD并不是一种可怕的疾病,它只是意味着孩子在某些方面需要更多的支持和帮助。通过科学的干预和家庭、学校的共同努力,ADHD孩子完全可以过上正常、快乐的生活,甚至在某些领域展现出独特的优势。作为家长,最重要的是保持积极的心态,给予孩子足够的理解和关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