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5月09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冠心病患者的日常自我保护 - 数字报刊系统 感冒来袭,如何应对? 血管超声,血流情况一清二楚! 宫腔镜治疗,让子宫更“健康” 冠心病患者的日常自我保护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冠心病患者的日常自我保护

作者:博白县人民医院 朱小英

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型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的常见心血管系统疾病。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冠心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对于冠心病患者而言,除了遵循医嘱进行治疗外,日常生活中的自我保护也至关重要。接下来,我们将从多个方面详细介绍冠心病患者日常自我保护的方法。

科学安排生活起居

规律的作息是冠心病患者自我保护的第一道防线。人体生物钟与心血管功能密切相关,紊乱的作息会加重心脏负担。建议患者每天保持7~8小时的睡眠,最好在晚上11点前入睡,养成固定的作息习惯。值得强调的是,午休也不可忽视,但应控制在30分钟左右,避免进入深度睡眠反而导致醒来后不适。

季节交替时尤其需要加强防护。寒冷刺激易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荷。冬季外出时应做好保暖,特别是头颈部保护;夏季则需注意避免突然的冷热交替,空调温度不宜设置过低,以26℃左右为宜。我接诊过一位老年患者,夏季从户外高温环境直接进入低温空调房后诱发心绞痛,这个教训值得我们警惕。

戒烟限酒是必须严格遵守的铁律。烟草中的尼古丁会损伤血管内皮,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而酒精则可能干扰药物代谢,增加心脏负担。建议患者彻底戒烟,饮酒量男性每日不超过25克酒精(约50度白酒50毫升),女性减半。对于难以戒除的患者,可寻求专业戒烟门诊的帮助。

合理调整饮食结构

“病从口入”对冠心病患者而言绝非虚言。日常饮食应遵循“低盐、低脂、低糖、高纤维”的原则。食盐摄入量每日不超过5克(约一啤酒瓶盖),避免腌制食品和加工食品。我曾遇到一位病情稳定的患者,因连续食用咸菜导致血压骤升、心绞痛发作,这提醒我们隐性盐的摄入同样不可忽视。

脂肪摄入需要智慧选择。减少动物脂肪(如肥肉、黄油)和反式脂肪(如人造奶油、油炸食品)的摄入,增加不饱和脂肪酸比例。橄榄油、深海鱼类、坚果都是优质脂肪来源。但需注意控制总量,即使是健康脂肪也不宜过量。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对冠心病患者大有裨益。全谷物、新鲜蔬果不仅能提供丰富维生素和矿物质,其中的可溶性纤维还能帮助降低胆固醇。建议每日蔬菜摄入300—500克,水果200—350克,主食中全谷物应占1/3以上。一位坚持“彩虹饮食”(每天摄入多种颜色的蔬果)的患者,半年后血脂指标明显改善,这充分证明了饮食多样化的价值。

适度进行体育锻炼

运动是良医,但对冠心病患者而言,如何运动需要科学指导。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能有效改善心肺功能,建议每周进行3—5次,每次30~60分钟。运动强度以“谈话测试”为准——运动时能正常对话但无法唱歌为宜。我特别推荐快走运动,一位坚持每日快走45分钟的患者,一年后不仅心绞痛发作频率减少,体脂率也显著下降。

运动前的热身和运动后的放松同样重要,各需5~10分钟,可有效预防运动损伤和心血管意外。避免在极端天气(酷热、严寒、雾霾)或饱餐后立即运动。值得提醒的是,运动中出现胸闷、气促、头晕等不适时应立即停止活动并就医。

呼吸训练常被忽视却极为有益。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技巧不仅能改善肺功能,还能减轻心脏负担。建议患者每天练习两次,每次10分钟。一位合并轻度肺功能减退的冠心病患者,经过三个月规律呼吸训练后,日常活动耐力明显提高。

积极管理心理状态

心理因素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抑郁状态会通过神经内分泌机制影响心血管系统。患者应学会识别自身压力信号,如失眠、易怒、持续疲劳等,并主动采取减压措施。

正念冥想、渐进性肌肉放松、音乐疗法等都是有效的减压方法。每天抽出10~20分钟进行这些练习,能显著降低应激反应。我见证过一位企业高管患者,通过规律冥想不仅改善了睡眠质量,动态心电图显示心肌缺血发作也明显减少。

保持社交活跃对心理健康至关重要。与家人朋友保持联系,参与适当的社区活动,都能带来情感支持和正向情绪。但需注意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剧烈波动。

结语

冠心病的日常管理是一场需要耐心和毅力的马拉松,而非短跑。通过科学的生活起居、合理的饮食结构、适度的运动锻炼、良好的心理状态、规范的用药管理和必要的应急准备,患者完全能够与疾病和平共处,享受有质量的生活。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