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总感觉疲惫不堪,稍微活动一下就气喘吁吁,面色也常常苍白无华,动不动就生病。其实,这些症状很可能是身体在发出“气虚”的信号。中医认为,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足则精神饱满、身体强健,气虚则百病丛生。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种补气的“黄金搭档”——黄芪穴位注射配合食补,一针一汤,为您的气虚问题提供双保险!
气虚——身体的“隐形杀手”
咱们先来说说气虚是怎么回事。简单来讲,气虚就是人体的正气不足,就像汽车发动机动力不足一样,身体的各项机能也会跟着“掉链子”。气虚的人,往往会有这些表现:平时说话声音低微,没讲几句话就觉得累;稍微走几步路或者爬几层楼梯,就心跳加速、气喘吁吁;还特别容易出汗,稍微动一动就大汗淋漓;免疫力也特别差,三天两头感冒发烧,稍微吹点风、受点凉就中招。而且,气虚还会影响脾胃功能,导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时间一长,整个人就会变得面黄肌瘦、精神萎靡。
黄芪穴位注射——给身体“精准充电”
既然气虚对身体危害这么大,那该怎么补气呢?这就轮到我们的“补气明星”——黄芪登场了。黄芪可是中医里补气的“常胜将军”,它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等功效。不过,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不是传统的喝黄芪汤药,而是一种更直接、更有效的补气方法——黄芪穴位注射。
穴位注射,简单来说,就是把药物注射到特定的穴位里,让药物和穴位的作用相互叠加,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黄芪穴位注射,就是将黄芪注射液精准地注射到具有补气功效的穴位上,比如足三里、气海、关元等。
足三里可是人体的大补穴,有“常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的说法。它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 3 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通过黄芪注射液刺激足三里,就像给身体的气血发动机加了一把“高级燃料”,能大大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让身体更好地吸收营养,从而源源不断地产生气血。
气海穴和关元穴都在下腹部,气海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 1.5 寸;关元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 3 寸。这两个穴位就像是身体的“气库”,黄芪注射液注射到这里,就像是给“气库”补充了充足的“能量”,能有效地补充元气,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和口服黄芪汤药相比,黄芪穴位注射具有起效快、作用直接、用药量小等优点。药物通过穴位直接进入经络,能迅速到达病变部位,发挥补气的作用。而且,穴位注射还能对穴位产生持续的刺激,就像给穴位装上了一个“小马达”,不断激发穴位的调节功能,让补气效果更加持久。
食补——日常补气的“温柔呵护”
除了黄芪穴位注射,食补也是补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日常饮食来补充气血,就像给身体进行一场温柔的呵护,润物细无声地改善气虚状况。下面就给大家介绍几款简单又有效的补气食疗方。
1.黄芪炖鸡汤
这道汤可是补气的经典之作。准备一只老母鸡,黄芪 30 克,红枣 10 颗,生姜几片。先把老母鸡处理干净,切成块,焯水去腥;黄芪和红枣洗净备用。将所有食材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炖 2 - 3 个小时,直到鸡肉软烂,汤汁浓郁。这道汤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黄芪补气,鸡肉滋补,红枣养血,三者搭配在一起,能起到很好的补气养血作用。每周喝上 1 - 2 次,坚持一段时间,您会发现自己的身体越来越有劲儿了。
2.山药薏米粥
山药和薏米都是常见的药食同源食材,具有很好的健脾益气功效。准备山药 100 克,薏米 50 克,大米 50 克。将薏米提前浸泡几个小时,山药去皮切成小块。把大米、薏米和山药一起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煮成粥即可。这道粥口感软糯,容易消化,特别适合脾胃虚弱、气虚的人食用。每天早上喝上一碗,既能补充营养,又能健脾益气,让您一整天都精神饱满。
3.桂圆红枣茶
桂圆和红枣都是补气养血的好东西。准备桂圆 10 颗,红枣 10 颗,将它们洗净后放入杯中,用开水冲泡,盖上盖子焖 10 - 15 分钟就可以喝了。这道茶口感香甜,就像给身体注入了一股暖流,能起到很好的养血安神、补气养颜的作用。
结语
如果您也正被气虚的问题所困扰,不妨试试黄芪穴位注射配合食补这个“双保险”的方法。一针一汤,为您的身体注入满满的活力,让您告别气虚,重拾健康与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