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逛公园时,突然看到有人扶着栏杆大口喘气,嘴唇发紫;深夜加班时,同事突然剧烈咳嗽,连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来……这些看似电视剧里的场景,可能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当身边有人突发重症哮喘,掌握正确的应对方法,或许就能挽救一条生命。
认识重症哮喘:它离我们并不遥远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简单来说,就是我们的气管像被“激怒”了一样,变得又肿又窄,还会痉挛收缩。而重症哮喘发作时,气管的“反抗”达到顶峰,会出现以下明显症状:患者会感觉胸口像压了一块大石头,喘息声隔着两三米都能听见;说话变得断断续续,只能一个字一个字往外蹦;严重时嘴唇、指甲都会发紫,甚至出现意识模糊。
这些情况可能由多种因素诱发。比如春天漫天飞舞的花粉、家里无处不在的尘螨、突然降温的冷空气;剧烈运动后大口喘气、情绪激动时过度换气;甚至是一次普通的感冒、服用某些过敏药物,都可能成为重症哮喘发作的导火索。
紧急应对:争分夺秒的黄金救援
立刻远离“危险地带”
一旦发现有人哮喘发作,第一时间要做的就是带患者离开当前环境。如果是在户外花粉较多的地方,迅速转移到室内;要是在堆满杂物、灰尘较多的房间,赶紧打开门窗通风,或者扶着患者到空气流通的走廊、阳台。同时,帮患者解开领口的纽扣、松开腰带,让胸部不再受到束缚,呼吸能稍微顺畅一些。
正确使用急救药物
吸入剂是哮喘患者的“救命神器”,以最常见的沙丁胺醇气雾剂为例,使用时要牢记这几个步骤:
摇一摇:拿起气雾剂,上下摇晃5 - 6次,让药物充分混合。
呼出气:患者先慢慢呼气,把肺里的空气尽量排空。
含住嘴:将喷嘴放入口中,紧紧含住,注意不要漏气。
按一下、吸口气:按压气雾剂顶部,同时深吸一口气,让药物随着气流直达气管。
憋住气:吸气后屏住呼吸5 - 10秒,让药物在气管里充分发挥作用,然后再慢慢呼气。
一般首次使用可以喷2下,如果症状没有缓解,每隔20分钟可以再喷2下,但1小时内使用不要超过6喷。千万不能因为着急,就不停地喷药,否则可能会出现心跳加快等不良反应。
保持正确姿势
让患者坐直或半躺在椅子上,身体微微前倾,就像我们累了趴在桌子上休息的姿势。这个姿势能让胸腔打开,减轻肺部压力,帮助呼吸。一定不要让患者平躺在床上,否则腹部脏器会压迫肺部,让呼吸困难更加严重。
马上呼叫急救
在进行上述操作的同时,立刻拨打120!打电话时要清晰告诉接线员:具体的地址、患者的症状。
等待急救期间:持续观察与安抚
在等待救护车的过程中,不能放松警惕。要时刻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正常成年人每分钟呼吸12 - 20次,如果患者呼吸明显加快,或者呼吸变得微弱、缓慢,都要格外注意;留意患者的意识状态,看看是否清醒,能不能正常交流;观察嘴唇、指甲的颜色,如果发紫情况加重,说明缺氧更严重了。
同时,患者在发作时往往会非常恐惧、焦虑,这种情绪会让呼吸更加急促。我们要尽量保持冷静,用温和、坚定的语气和患者说话:“别担心,救护车马上就到”“慢慢吸气,跟着我一起呼气”。握住患者的手,轻轻拍打背部,给予安全感,避免患者因为过度挣扎消耗体力。
日常预防:把危险挡在门外
规范治疗是关键
哮喘患者一定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用药,不能感觉症状缓解了就擅自停药、减药。定期到医院复诊,医生会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有的患者觉得长期用药有副作用,其实不规范治疗导致哮喘反复发作,对身体的伤害更大。
避开诱发因素
了解自己的过敏原很重要,可以到医院做过敏原检测。如果对花粉过敏,花粉季尽量减少外出,出门佩戴口罩、眼镜;对尘螨过敏,就要勤换洗床单被套,使用除螨仪,家里定期打扫,减少灰尘堆积。天气变化时注意保暖,流感高发季尽量少去人员密集的场所,预防呼吸道感染。
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每周进行3 - 4次有氧运动,像散步、游泳、太极拳,都能增强心肺功能,但要避免在寒冷、干燥的环境下剧烈运动。每天保证7 - 8小时的睡眠,饮食上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学会调节情绪,压力大的时候可以通过听音乐和朋友聊天来缓解,避免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
希望大家把这些知识记在心里,也分享给身边的人,让更多人学会在危急时刻伸出援手。同时,科学防治,就能让哮喘不再可怕,让呼吸自由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