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5月23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血糖忽高忽低的稳定技巧 - 数字报刊系统 气管切开患者的“呼吸协奏曲” 肝炎种类多,如何一一应对? 得了卵巢早衰,生活咋调整? 血糖忽高忽低的稳定技巧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血糖忽高忽低的稳定技巧

作者:河池市宜州区第三人民医院 彭艳庭


不少人正遭受血糖忽高忽低的困扰,这不仅影响身体状态,还可能带来诸多健康隐患。血糖的异常波动并非小事,它有着明确的异常标准,其背后隐藏着饮食、运动、药物等多种因素。了解血糖波动的危害,掌握正确的监测方法以及稳定血糖的实用技巧,对于维护我们的身体健康、预防相关并发症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血糖波动什么情况算异常

 

正常血糖有着特定的范围标准。空腹血糖应维持在3.9 - 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需低于7.8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则要小于6.5%。而血糖异常波动也有明确界定,非糖尿病患者日内波动若大于4.4mmol/L,糖尿病患者大于5.6mmol/L,或是频繁出现低血糖(低于3.9mmol/L)、反复高血糖(空腹超7.0mmol/L或餐后超11.1mmol/L)都属于异常。当身体出现频繁口渴、多尿,反复心慌、手抖,视物模糊加重,伤口不易愈合等信号时,很可能是血糖异常的危险提示。

 

血糖不稳定的常见原因

 

在影响血糖稳定的诸多因素中,饮食和运动因素较为常见。在饮食方面,进食时间不规律会打乱身体的代谢节奏;碳水化合物摄入过量易使血糖飙升,摄入过少又可能导致低血糖;饮食结构不合理,比如高GI(血糖生成指数)食物过多,会让血糖快速上升;而空腹饮酒更是会对血糖产生不良影响。

 

在运动方面,运动量突然增加、运动时间不当(如空腹运动),或是运动后未及时补充能量,都可能引起血糖的异常波动。

 

药物、疾病及其他因素也不容忽视。药物因素包括胰岛素注射技术不规范、口服降糖药服用时间错误以及药物剂量需要调整等。疾病因素如感染、应激状态和其他内分泌疾病,都可能干扰血糖的正常调节。其他像睡眠不足或质量差、情绪波动大、气候变化(如寒冷刺激)等,也会对血糖稳定造成一定影响。

 

血糖波动的危害

 

血糖异常波动带来的危害不容小觑,其急性危害十分显著。一旦出现低血糖,人体会因能量供应不足而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昏迷,威胁生命安全;而高血糖则会打破身体的代谢平衡,可能引发酮症酸中毒这一严重并发症。对于老年人来说,血糖异常还会增加跌倒的风险,进而可能引发骨折等一系列问题。

 

从长期来看,血糖异常会对身体造成慢性损害。它会加速血管病变的进程,使血管壁增厚、弹性降低;损伤神经系统,导致肢体麻木、疼痛等症状;影响肾功能,引发肾脏疾病;还会加重视网膜病变,严重时可能造成失明。

 

对于特殊人群而言,血糖异常的影响更为深远。孕妇血糖异常会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增加早产、畸形等风险;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血糖异常会阻碍其身体和智力的发育;老年人则可能因血糖异常而增加认知障碍的风险,影响生活质量。

 

如何正确监测血糖

 

家庭监测血糖有不少要点需牢记。测量前要洗手,防止糖分干扰结果;采血部位应轮换,可选择手指侧面;每次测量都要记录好时间和结果;还要定期校准血糖仪,确保数据准确。

 

监测频率也有讲究,血糖不稳定时每天测4 - 7次,稳定期每周选2 - 3天监测,生病等特殊情况要增加监测次数。频繁出现无症状低血糖、想了解血糖波动模式或调整治疗方案期间,适合采用动态血糖监测。记录时要涵盖时间、血糖值、饮食、运动情况,特殊状况需备注,每月整理好供医生参考。

 

稳定血糖的实用方法

 

 

需定时定量进餐,避免血糖大幅波动;优先选择全谷物、豆类等低GI食物,这类食物消化吸收相对缓慢,有助于稳定血糖;同时,要控制单次碳水化合物摄入,合理搭配蛋白质和膳食纤维,保证营养均衡且能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

 

每周应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等,但要避免空腹运动,以防低血糖发生;运动前后要密切监测血糖,以便及时调整;随身携带糖果,一旦出现低血糖症状可立即补充。必须严格遵医嘱,掌握正确的注射技术,了解药物作用时间,切不可自行调整剂量。

 

良好的生活作息有助于维持血糖稳定。保证7 - 8小时充足睡眠,规律作息时间,学会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管理压力,戒烟限酒。若出现低血糖,应立即进食15g糖,15分钟后复测血糖;高血糖时要多饮水,必要时及时就医。

 

结论

 

血糖忽高忽低危害大,稳定血糖至关重要。需明确正常与异常范围,了解波动原因及危害,正确监测血糖。通过合理饮食、规律运动、遵医嘱用药、保持良好作息等实用方法,可有效稳定血糖。同时,掌握应急处理方法,守护自身健康,提升生活质量 。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