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血压数据最近波动较大,建议调整用药方案。”在黔东南州黄平县新州镇中心卫生院,全科医生正通过智能系统调阅前来就诊的聂天兴老人近3个月的居家随访记录。这种“数据跑腿、医生研判”的场景,正是黄平县医防融合改革的常态。
作为全国基层医疗信息化建设试点县,黄平县创新打造“公卫-临床-患者”三端数据闭环,高血压、糖尿病在管人数2.8万余人,慢性病规范管理率达80%以上。2025年第一季度,全县基层医疗机构就诊量同比增长26.39%,群众满意度达95%以上,交出了一份“以信息化驱动医疗惠民”的亮眼答卷。
系统赋能:
医防融合成典范
新州镇是黄平县的城关镇,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和老年人数量众多,公共卫生服务任务艰巨且复杂。
面对挑战,新州镇中心卫生院积极探索创新服务模式,将全院 108名职工划分为3个健康服务团队,组建9个小分队,构建起一张覆盖全域的“临床+公卫”服务网络。
在此基础上,卫生院以慢病管理为切入点,在院内开设慢性病门诊,针对城区体检老人,实现体检次日即可在慢病门诊领取报告,由全科医生根据结果提供精准诊疗指引与个性化健康管理建议。同时,村级小分队团队医生在体检次日电话通知受检者结果,对需复检或治疗的患者进行了分类管理。
系统优势:
数据互通精准诊疗
2024年,新州镇中心卫生院启用黄平县自主研发的信息系统,该系统深度整合临床与公卫数据,实现信息交互共享。门诊医生接诊时,可一站式调阅患者既往基础疾病数据,系统自动提示既往病史,并基于大数据分析为医生提供诊断参考建议。“这种数据互通的智能化系统,让医生对患者健康状况了如指掌,极大提升诊断准确性和效率。”卫生院院长杨秀庭说。
65岁的吴大爷是系统启用的受益者。今年5月,吴大爷参加公卫体检时,系统精准识别心脏指标异常,门诊医生迅速引导其完成进一步检查,确诊冠心病并及时入院治疗。吴大爷感慨:“多亏公卫体检和系统的精准提示,让我在家门口就能得到及时治疗!”
该系统上线一年来,成效斐然。它使公卫服务与临床诊疗无缝对接,显著提升患者就医体验。2025年第一季度,新州镇中心卫生院就诊量达1.7万余人次,同比大幅增长14.3%,患者满意度提升至95% 以上,群众切实享受到信息化带来的医疗便利。
全县推广:
构建智慧医疗新生态
新州镇中心卫生院的成功经验,为全县基层医疗机构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示范。2024年,黄平县结合实际需求,投入200 余万元自主研发集公卫服务与临床诊疗为一体的HIS-EMR系统(医院信息-电子病历系统),对接州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打通6类临床诊疗数据与12项基本公卫服务数据,内置AI算法对血压、血糖异常值自动触发分级预警。
目前,全县11家基层医疗机构已全面启用该系统,实现信息互联互通。黄平县卫生健康局局长雷德洲表示,这套系统打破公卫与临床的信息孤岛,让公卫服务为临床诊疗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以临床诊疗数据反哺公卫服务,实现质效双提升。
“我们将进一步优化系统功能,打破县人民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间的信息壁垒,实现全域医疗数据共享。同时探索远程医疗服务,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县级专家的诊疗服务展。”雷德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