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置胎盘是孕期一种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不少孕妈在产检时听到这个词,心里难免会“咯噔”一下。其实,前置胎盘并非洪水猛兽,只要科学应对,大多数情况下都能顺利度过孕期。那么,到底什么是前置胎盘?它对孕妈和胎儿有哪些影响?又该如何正确应对呢?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聊一聊这个话题。
一、什么是前置胎盘?
前置胎盘是指妊娠28周后,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甚至胎盘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其位置低于胎儿的先露部。这是一种妊娠期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可能导致产前、产后出血,危及母儿生命。前置胎盘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完全性前置胎盘(中央型):胎盘完全覆盖宫颈内口。
部分性前置胎盘:胎盘部分覆盖宫颈内口。
边缘性前置胎盘:胎盘边缘接近宫颈内口,但未覆盖。
低置胎盘:胎盘位于子宫下段,但未达到宫颈内口边缘。
在孕早期,胎盘位置偏低的情况并不少见,但随着子宫增大,大多数胎盘会逐渐“上移”。因此,如果在孕中期(20周左右)B超提示前置胎盘,先别太紧张,医生通常会建议在孕晚期(28-32周)复查,以确认胎盘位置是否变化。
二、前置胎盘有哪些症状?
前置胎盘最典型的症状是无痛性阴道出血,通常发生在孕中晚期(尤其是28周后)。出血可能突然发生,量可多可少,颜色鲜红,且不伴有腹痛。这是由于子宫下段逐渐伸展,而胎盘位置固定,导致胎盘与子宫壁之间发生错位,血管破裂出血。
三、前置胎盘的原因
前置胎盘的确切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子宫内膜病变或损伤:如产褥感染、多次刮宫、多次剖宫产等,可能导致子宫内膜炎或子宫内膜受损,使子宫蜕膜血管生长不全。当受精卵植入时,由于血液供给不足,胎盘会扩大面积,伸展到子宫下段,甚至覆盖宫颈内口。
2.胎盘发育异常:如副胎盘,主要胎盘在子宫体部,而副胎盘则可达子宫下段近宫颈内口处。
3.受精卵滋养层发育迟缓:受精卵抵达子宫腔时,其滋养层尚未发育到能着床的阶段,继续下移植入子宫下段,并在该处生长发育形成前置胎盘。
4.其他因素:如多胎妊娠(胎盘面积大,易延伸至子宫下段)、高龄孕妇、吸烟及毒品影响子宫胎盘供血等,也可能增加前置胎盘的发生风险。
四、前置胎盘对孕妈和胎儿的影响
1.对孕妈的影响
反复出血:可能导致贫血,严重时甚至需要输血。
早产风险增加:若出血频繁或量大,可能需提前终止妊娠。
剖宫产概率高:完全性或部分性前置胎盘通常需剖宫产,以避免分娩时大出血。
产后出血风险:胎盘附着在子宫下段,此处收缩力较差,可能增加产后出血概率。
2.对胎儿的影响
早产:若因出血需提前分娩,胎儿可能面临早产相关并发症。
生长受限:反复出血可能影响胎盘功能,导致胎儿营养供应不足。
缺氧风险:若出血量大,可能影响胎儿供氧。
不过,只要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大多数前置胎盘的孕妈仍能顺利分娩健康宝宝。
五、确诊前置胎盘后,孕妈该咋办?
1.避免剧烈活动,减少出血风险
减少长时间站立或行走,避免提重物、下蹲、弯腰等增加腹压的动作。
禁止性生活,以免刺激宫颈引发出血。
避免剧烈运动,如跑步、跳跃等,可选择轻柔的孕妇瑜伽或散步(但需根据医生建议调整)。
2.密切观察出血情况
若出现少量出血,应卧床休息,并尽快就医。
若出血量较大(如月经量或多于月经量),需立即就医,必要时住院观察。
3.定期产检,动态监测胎盘位置
孕中期发现的前置胎盘,需在28-32周复查B超,观察胎盘是否上移。
若孕晚期仍为前置胎盘,医生会根据情况制定个性化分娩方案。
4.合理饮食,预防贫血
多吃富含铁的食物(如红肉、动物肝脏、菠菜等),必要时补充铁剂。
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如鸡蛋、牛奶、鱼虾等),促进胎盘功能稳定。
5.心理调节,避免过度焦虑
前置胎盘虽然有一定风险,但多数孕妈通过科学管理都能平安度过。保持良好心态,避免胎盘过度紧张,必要时可寻求家人或心理咨询师的支持。
总结
前置虽然可能增加孕期风险,但大多数情况下,通过合理的休息、定期产检和医生的专业指导,孕妈仍能顺利迎接宝宝的到来。关键是要做到:
早发现、早干预——定期B超检查很重要!
避免剧烈活动——减少出血风险。
合理饮食——预防贫血,保障胎儿营养。
保持良好心态——焦虑无益,科学应对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