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5月16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嗓音沙哑,您的嗓子还好吗? - 数字报刊系统 高血压患者如何才能享受无忧睡眠 癫痫患者的日常护理要点 嗓音沙哑,您的嗓子还好吗?  膀胱肿瘤手术后的康复之路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嗓音沙哑,您的嗓子还好吗?

作者:柳州市工人医院 韦丹菊

 

在日常生活中,嗓音是我们交流思想和情感的重要工具。无论是与家人聊天、朋友聚会,还是在工作中进行交流、汇报,都离不开清晰、响亮的嗓音。然而,您是否曾遇到过嗓音突然变得沙哑,仿佛一夜之间失去了原有的清脆与悦耳?这种嗓音的改变,有时可能是暂时的,但也有可能是身体向我们发出的警告信号。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嗓音沙哑这个看似平常却又不可忽视的问题,一起关心一下您的嗓子还好吗?

嗓音沙哑的常见原因

嗓音沙哑,医学上称为声音嘶哑,是指发音时音质变粗、音调降低、音量减弱,严重时甚至发音困难。造成嗓音沙哑的原因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因素:

1.急性喉炎:这是最常见的嗓音沙哑原因之一,通常由病毒感染(如感冒)或细菌感染引起。炎症导致声带充血、水肿,从而影响发声。

2.慢性喉炎:长期吸烟、饮酒、过度用嗓、吸入有害气体或粉尘,都可能引起慢性喉炎,使声带长期受损,导致嗓音持续沙哑。

3.声带息肉与小结:长时间不当用嗓或高声喊叫,会在声带边缘形成小结或息肉,这些赘生物会干扰声带的正常闭合,引起嗓音沙哑。

4.反流性咽喉炎:胃酸反流至咽喉部,腐蚀声带,引起声带炎症和损伤,常见于饮食习惯不佳、消化不良的人群。

5.声带麻痹:由于神经受损(如甲状腺手术、颈部外伤、病毒感染等),声带无法正常运动,导致嗓音改变。

6.其他因素:如喉癌、声带肿瘤等严重疾病,虽然相对较少见,但也需要高度警惕。

嗓音沙哑的自我评估与初步处理

面对嗓音沙哑,我们不必过分恐慌,但也不能掉以轻心。以下是一些自我评估和初步处理的建议:

1.观察与记录:留意嗓音沙哑出现的时间、持续多久、是否伴有其他症状(如咳嗽、喉咙痛、吞咽困难等),以及是否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2.生活调整:

ü  多喝水:保持喉部湿润,有助于缓解声带干燥。

ü  少说话:尤其在嗓音沙哑初期,减少说话量,让声带得到休息。

ü  改变发声习惯:避免大声喊叫、长时间连续说话,学会正确的发声技巧。

ü  健康饮食:减少辛辣、油腻食物摄入,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和蔬菜,有助于喉部恢复。

3.家庭护理:可以尝试使用蒸汽吸入(如热水浴时吸入蒸汽)来缓解喉部不适。需注意蒸汽温度不宜过高,以感觉温暖舒适、不烫伤为宜,一般建议温度控制在40℃ - 50℃左右,可通过调节热水温度和与蒸汽源的距离来控制吸入蒸汽的温度 。适量饮用蜂蜜水、菊花茶等。

4.就医咨询:如果嗓音沙哑持续超过两周,或伴有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专业检查与治疗

对于持续性或反复发作的嗓音沙哑,专业医生的评估和治疗至关重要。以下是常见的检查手段和治疗方式:

1.喉镜检查:通过喉镜(可以是间接喉镜、电子喉镜或纤维喉镜)直接观察声带情况,是诊断嗓音沙哑最直接的方法。

2.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用于评估声带周围结构是否存在异常,特别是当怀疑有肿瘤时。

3.药物治疗:针对不同类型的喉炎,医生可能会开具抗生素、激素类药物或咽喉含片等,以减轻炎症、促进声带恢复。

4.语音治疗:由言语治疗师进行科学的发声指导训练,通过一系列训练,改善发声技巧,增强声带功能。

5.手术治疗:对于声带息肉、小结或严重声带损伤,可能需要手术干预,如声带息肉切除术、声带修复术等。

预防嗓音沙哑,从日常做起

预防总是胜于治疗。为了保持健康的嗓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合理用嗓:避免长时间连续说话,注意控制音量和语速,适时休息,让声带得到充分的恢复。

2.健康饮食: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水分和维生素的食物,减少烟酒刺激。

3.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避免熬夜,适量运动,增强体质。

4.环境改善: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噪音、粉尘或有害气体环境中。

5.定期检查:对于经常需要用到嗓音的职业人群(如教师、歌手、演员等),建议定期进行喉部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

总之,嗓音沙哑虽然常见,但背后可能隐藏着多种原因。短暂的沙哑通常无需担心,但若沙哑持续超过两周,尤其是伴有其他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通过科学用嗓、健康生活方式和及时治疗,我们可以有效保护嗓子,让声音保持清亮。

您的嗓子还好吗?如果最近感到嗓音沙哑,不妨对照以上内容,看看是否需要调整生活习惯或就医检查。嗓子是我们表达自我、沟通世界的重要工具,值得我们用心呵护!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