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阳市妇幼保健院·贵阳市儿童医院见到小儿呼吸科主任陈敏时,她刚结束当天的查房,正与同事交换患儿病情。
在陈敏的办公室有很多专业书籍,其中一册厚厚的《儿童呼吸系统疑难及少见疾病》正在翻阅中。陈敏说:“呼吸系统疾病是儿童常见病,也是危害儿童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我们的使命就是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顺畅呼吸”。
2001年至今,陈敏在小儿呼吸领域耕耘了24年,日前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见证
千禧之年,陈敏大学毕业即在贵阳市妇幼保健院·贵阳市儿童医院儿科开启了临床工作生涯。
“刚入院时,儿内科只有两个病区,没有具体细分专业。但儿童呼吸系统是儿内科最早成立的亚专科,从当时的一个病区发展到两个病区;从开始的40张床位发展到近200张床位;原来单一的儿童呼吸专科门诊,发展到现如今的支气管哮喘门诊、过敏性疾病专病门诊、重症肺炎康复门诊、儿童呼吸睡眠门诊以及儿童呼吸专科特需门诊等。”陈敏细数着科室20多年的发展。
“医院很重视儿童呼吸学科发展,部署了儿童呼吸重症的抢救单元,同时下设儿童呼吸内镜中心、儿童肺功能中心、儿童过敏性疾病诊疗中心、儿童多导睡眠监测中心以及儿童呼吸康复中心。20多年来,我们已经全面搭建了从专病专科门诊到危重症救治的全面诊疗体系。”陈敏说。
说到科室发展和临床专业,陈敏如数家珍。用陈敏的话说,这里是见证她成长之路的地方。
创新
我们常说“像呼吸一样简单”,但对很多呼吸系统疾病的患儿来说,拥有一口顺畅的呼吸却是一个艰难的目标、一种难以企及的奢望。
2017年左右,陈敏接诊了一例5岁女童。“当时,孩子转诊到我们医院后,行CT检查发现她左主支气管闭合,进一步通过支气管镜发现其整个左主支气管镜完全闭合。”陈敏说,这种情况如果采用外科治疗,对以后的健康和成长发育有影响。经过一番思考,并与患儿家长沟通,陈敏决定采用当时的新技术——激光消融术。
“通过激光消融,把患儿左主支气管逐渐打开,在治疗过程中却意外发现左主支气管闭合的原因是吸入了一枚橡皮筋。橡皮筋让整个左主支气管肉芽组织增生,导致整个左主支气管的完全闭塞。根据孩子耐受程度,进行了几次支气管镜下的介入治疗,实现了患儿整个左主支气管通道的打开,功能也逐渐恢复。”陈敏说。
在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上,陈敏与其团队不断探索和创新。
2014年,陈敏从贵州医科大学病理学和病例生理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同年,赴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进修,学习前沿的儿童呼吸介入技术。学成归来后,她不仅将所学技术应用于临床实践,还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创新,极大提升了该院在儿科支气管镜领域的治疗能力,使很多疑难杂症得到有效治疗。2019年,科室成功开展了儿童硬质支气管镜和软质支气管镜的结合,救治呼吸系统危重患儿;后来,他们还在省内创新性开展了儿童内科胸腔镜,让危急重症患儿得到精准且快速的治疗。2021年,小儿呼吸科又创新开展了儿童呼吸康复工作。
攻关
贵阳市妇幼保健院·贵阳市儿童医院小儿呼吸科年门诊量近7万人(次),住院患儿近7000人(次)。小儿呼吸科救治的许多患儿中,不乏一些极其复杂的病例——
2021年,7岁的患儿梦梦自出生就因右肺严重肺炎,在当地医院反复进行治疗,但效果甚微,后来到贵阳市妇幼保健院·贵阳市儿童医院小儿呼吸科就诊。
小儿呼吸科联合影像科、麻醉科、儿外科等多学科进行讨论,确诊患儿为极其少见的“支气管胆管瘘”。陈敏说,这种病例在国内不足10例。为了确保患儿安全和健康,多学科会诊后,决定通过联合手术的方式对患儿进行救治,手术进行了近5个小时,成功完成。术后,患儿住院一个月时间,恢复效果很好。
出院后,再次对患儿进行了一年多的追踪随访,患儿的肺功能恢复情况超出了预期。现如今孩子已经就读小学,各项身体指标和运动能力都很好。
“我们一直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诊疗上进行探索,让疑难重症疾病能迅速得到精准诊断治疗,同时大大提高患儿的治愈率和生存质量。”陈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