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5月16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百例移植背后的生命保卫战 - 数字报刊系统 护士化身“发明”小能手解决大问题 他,扛着“一棵树” 就冲进医生办公室 新版老年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发布 从“输血式帮扶” 到“造血式赋能” 白衣天使 绽芳华 百例移植背后的生命保卫战 追初心之光而行 他们,听到广播寻医 身体比大脑先动起来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百例移植背后的生命保卫战

作者:○ 本报记者 赵明艳

 5月7日,记者走进贵阳市妇幼保健院·贵阳市儿童医院儿童血液科,见证了一个载入史册的医疗里程碑——该院成功完成第100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在这里,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有一个与命运抗争的动人故事。


第100例患儿康复出院


 “谢谢大家。”5月7日,移植仓大门缓缓开启,7岁的康康用稚嫩的声音向守候多时的医护团队道谢,他的童言童语深深感染了现场所有人。

 这个来自黔西南州兴义市的小男孩,出生后不久便被确诊为重型β-地贫,一直在当地医院治疗。长期的输血、祛铁治疗,不仅花费大,又耗时耗力,全家苦不堪言。而随着年龄增长,康康的病情越来越严重,经当地医院介绍转诊来到贵阳市妇幼保健院治疗。

 入院后,儿童血液科为康康继续进行输血和祛铁治疗,同时寻找造血干细胞相合供者。很快,有了配型成功的供者,治疗团队决定为康康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

 “移植就像给电脑重装系统。”儿童血液科副主任王彩丽用生动的比喻解释道,“我们先清除患儿异常的造血功能,再将健康供者的干细胞‘安装’进去。”经过精准配型和精心准备,移植后第26天,检测显示供体细胞嵌合率高达99.5%,这个数字宣告着康康获得新生。

 作为科室第100例移植患儿,他出仓时开心的小脸,也成为儿童血液科医护团队医者仁心最好的见证。


生命的双重馈赠


 今年5岁的豪豪和轩轩是一对双胞胎,他们婴儿时期便被诊断为重型β-地贫,两个孩子同时患上同一疾病,知道这一消息时,他们的父母既悲痛又愧疚。

 考虑到两个孩子年龄小和治疗效果,儿童血液科一边安排两个孩子定期到医院接受输血和药物治疗,一边寻找全相合供者,然而多年一直未找到。

 2024年初,救治团队经过多次商讨,决定采用孩子父亲半相合干细胞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术。令人振奋的是,哥哥豪豪率先移植成功,9个月后,弟弟轩轩也顺利完成手术,治愈出院。如今,两个孩子褪去病容,开启了他们新的人生。

 “很感谢大家的精心救治,给了我两个孩子第二次生命。”离开时,患者一家对儿童血液科医护团队连连致谢。


迟来的救赎


 “医生,我儿子17岁了还能做移植吗?”今年年初,张先生带着儿子小杰从遵义来到王彩丽的门诊,经过仔细问诊,了解到孩子从小便确诊重型β-地贫,但由于夫妻俩常年在外打工,小杰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未得到及时规范的治疗,也让这个孩子错过了最佳治疗期。

 2024年底,张先生发现小杰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这才重视起来,带着他来到贵阳市妇幼保健院就诊。

 “孩子病情重,年龄较大,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难度较大。”经过仔细评估,王彩丽认为小杰的移植风险较高,但也找不到更好的救治办法。面对移植挑战,救治团队选择迎难而上,决定冒着高风险为小杰实施移植术。

 入院后,通过干细胞配型,张先生和小杰的配型为半相合,这为移植手术提供了可能。然而在移植过程中,小杰还是多次出现严重排异反应和一系列并发症,经过一个多月悉心护理,小杰的血红蛋白等指标逐渐达到标准,这让救治团队大大松了一口气,也让这个腼腆的大男孩脸上出现了久违的笑容。目前,小杰治疗后随访仍在进行中。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