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4月25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超声检查:让颈动脉斑块“无所遁形” - 数字报刊系统 孩子咳嗽反复,究竟是何原因? 外科患者的心理护理:减轻焦虑与恐惧 超声检查:让颈动脉斑块“无所遁形” 冠心病的治疗与康复全攻略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超声检查:让颈动脉斑块“无所遁形”

作者: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农杰淋


颈动脉如同颈部两条至关重要的“交通要道”,负责输送血液至大脑。但随年龄增长及多种因素影响,颈动脉可能出现斑块,这一隐形威胁可能阻断大脑血液供应,增加心脑血管病风险。颈动脉斑块是血管壁内物质沉积形成的病变。我们可通过简单有效的B超检查来揭示其存在,及时发现并评估斑块情况。

 

一、颈动脉斑块的奥秘

 

颈动脉斑块,医学上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颈动脉壁内脂质、钙盐沉积形成的病变。作为连接心脏与大脑的主要血管,颈动脉的健康直接影响大脑的血液供应和功能。一旦颈动脉出现斑块,就像道路上出现坑洼,血液流动受阻,血流形态改变,严重时可能导致大脑缺血、缺氧,引发头晕、记忆力减退,甚至脑卒中。

 

斑块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年龄、性别、遗传是内在因素,而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和慢性疾病则是外在推手。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壁老化,弹性降低,加上不良习惯和慢性疾病的持续影响,脂质等物质更易在血管壁沉积,逐渐形成斑块,威胁健康。

二、B超:颈动脉斑块的“侦察兵”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及时发现颈动脉斑块这一隐形杀手呢?B超检查,以其安全、可靠、方便的无创特性,成为了我们的首选“侦察兵”。

 

B超,即超声波检查,利用高频声波对颈部两侧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椎动脉及锁骨下动脉进行全面扫描。当声波遇到血管壁和斑块时,会产生回声,这些回声被接收器捕捉并转换成图像,清晰地显示在屏幕上。通过B超,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颈动脉管腔的粗细、管壁的厚度,以及有无斑块的形成、斑块的数量、位置、大小、形态和管腔的狭窄程度。B超就像一台精密的“血管探测器”,让颈动脉斑块在它的“扫描”下无所遁形。

 

B超检测颈动脉斑块的优势显而易见。其无创性使得患者无需特殊准备,随到随检,且不会受到辐射的伤害,检查过程安全无忧。同时,B超可以实时显示颈动脉的血流状态,医生可以动态观察斑块的变化情况,为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依据。此外,B超检查操作简便、耗时短,费用相对较低,更易被患者接受,适合大规模筛查和定期复查。

 

三、颈动脉斑块的其他“侦探”手段

 

虽然B超是检测颈动脉斑块的首选方法,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医生可能还会建议患者进行其他检查以进一步评估病情。颈动脉CTACT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造影(MRA)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更为精确的检查手段,能够提供更详细的关于颈动脉血流状态、血管壁结构和斑块性质的信息。然而,这些检查方法或需注射造影剂,或具有有创性和辐射性,因此通常不作为首选。

 

此外,血脂测定也是评估颈动脉斑块风险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检测血液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脂质成分的含量,可以判断血液黏稠度是否增高,从而间接评估颈动脉斑块的形成风险。

 

四、颈动脉斑块的症状与危害

 

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症状表现因个体差异和病情进展阶段而异。在早期,颈动脉斑块可能无明显症状,但随着病情的加重,可能会出现头晕、眩晕、视力模糊、肢体无力、麻木、言语不清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晕厥、偏瘫甚至危及生命。

 

颈动脉斑块的危害主要在于其可能引发的脑血管事件。当斑块破裂或脱落时,会形成血栓,堵塞脑血管,导致脑卒中。脑卒中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五、颈动脉斑块的治疗与管理策略

 

对于颈动脉斑块的治疗和管理,我们需采取综合措施。对于没有明显血管狭窄和不稳定斑块的患者,以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为主。患者应改变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坚持低盐低脂饮食、控制体重、加强锻炼等,以降低血脂和血压,减少斑块形成。同时,血脂异常者需使用他汀类药物降脂;高凝状态者需服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减少血栓形成风险。

 

对于血管严重狭窄或存在不稳定斑块的患者,可能需要考虑更积极的治疗方法,如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或颈动脉支架置入术。而超声检查结果在很大程度上会帮助医生做出这种治疗决策。

 

六、结语

 

颈动脉斑块作为常见的血管病变,其危害不容忽视。通过B超等简单有效的检查手段,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并评估斑块的情况。采取综合治疗和管理措施,如改变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及必要时手术,可以有效控制斑块发展,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因此,我们应重视颈动脉斑块的检查与防治,为心脑健康筑牢防线。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九章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