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4月25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怎么危害我们视力的 - 数字报刊系统 宫颈癌筛查报告异常怎么办? 药物相互作用,是敌是友? 打呼噜是病吗?说说鼾症的小知识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怎么危害我们视力的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怎么危害我们视力的

作者: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 卢谦益


许多人可能并不知道,糖尿病对眼睛的伤害是远比想象中更早、更隐蔽的。当血糖长期失控,脆弱的视网膜血管就会逐渐失去原有的弹性与功能。这种被称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并发症,几乎已成为成年人视力丧失的首要病因。更令人担忧的是,早期病变往往都悄无声息。但是大家知道这项病症是怎么危害我们视力的吗?接下来,请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

1.  高血糖如何损伤视网膜血管

在糖尿病患者身体中,持续升高的血糖会逐渐改变血液粘稠度,导致视网膜毛细血管壁增厚。这些血管在高压状态下就会逐渐变形,有的区域会形成微小凸起,有的则完全堵塞。缺氧的视网膜组织为了自救,便会分泌特殊因子刺激新生血管生长。但这些新生血管却极其脆弱,很容易发生破裂出血,而渗出的血液和液体最终就会在视网膜上形成永久性瘢痕。

2.  病变发展的两个阶段

在当前医学上,常将其病程分为非增殖期和增殖期两大阶段。一般情况下,患者的早期表现为微血管瘤和点状出血,此时患者通常并无症状。但随着渗出物增加,就可能出现视物模糊。在进入增殖期后,异常增生的血管便可能会引发玻璃体出血,患者自身还会突然出现飞蚊症或视野遮挡。如果发生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很大可能在数日内视力急剧下降,严重的甚至失明。

早期发现的关键信号

1.  容易被忽视的视力改变

在视网膜病变的早期阶段,轻度的视力波动经常会被误认为用眼疲劳,比如看手机时突然模糊,但休息后又能恢复,因此常常不被患者重视。还有部分患者会出现色彩敏感度下降的问题,尤其在光线不足的环境下难以分辨相近颜色。在日常生活中,单眼视野中出现固定的暗点时还需要大家特别注意,这些很可能就是局部视网膜受损的信号。

2.  定期筛查的重要性

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要接受一次散瞳眼底检查。眼底照相能清晰记录微血管变化,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则可以发现黄斑区厚度改变。对于病程超过10年或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检查频率则应提高至每半年一次。同时,处于妊娠期的女性患者还需要特别注意,此时患者的血糖波动很可能就会加速病情的发展。

病变进程中的治疗选择

1.  激光治疗的适应范围

当患者的眼底出现大面积无灌注区时,全视网膜光凝术能有效的抑制新生血管的生长。该技术旨在通过精准的激光束封闭渗漏血管,阻止病变扩散。而黄斑水肿患者还可选择局灶性光凝,但需要严格控制能量参数,避免损伤中心视力。在接受治疗后的3-6个月一般是效果观察期,在此阶段患者可能会出现暂时性的视物发暗,大家不用过于恐慌。

2.  抗VEGF药物的作用原理

这类药物具有通过阻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异常血管增生,改善视网膜水肿和出血的作用。简单来说,将药物在玻璃体注射就能直接作用于病灶区域,改善黄斑水肿效果非常显著。但需要规律性重复治疗,多数患者需要每月注射1次,持续3-5个疗程。治疗期间还需要密切监测眼压变化,防止继发性青光眼的出现。

3.  玻璃体手术的干预时机

当玻璃体积血超过2个月还未吸收,或发生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时,那患者就必须通过手术来清除积血、复位视网膜了。在当前的微创手术下,眼球切口不到 1毫米,术后恢复时间甚至可以缩短至2周。此外,术中有时还会联合使用长效气体或硅油填充,以帮助患者的视网膜复位稳定。

日常生活中的血糖波动控制要点

在日常生活中,平稳的血糖控制远比单纯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更重要。患者在餐后的血糖峰值对微血管的冲击尤为明显,建议患者通过分餐制来减少单次的进食量。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还能帮助发现隐匿性的高血糖,特别是夜间及空腹时段的异常波动。而且在此要提醒大家的是,快速降糖时很可能会诱发暂时性的视力模糊,所以调整治疗方案就需要循序渐进,切忌急功近利,得不偿失。

综上,面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发现、早干预便是守护视力的核心策略。从定期的眼底检查到科学的日常管理,每个环节都需要患者与医生之间进行密切配合。但值得欣慰的是,随着目前诊疗技术的进步,只要及时采取规范治疗,多数患者都能有效地保存有用视力。关键还是在于建立正确的疾病认知,不被暂时的无症状假象所迷惑,用持续的行动对抗这个“甜蜜”的视力杀手。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九章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