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4月25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中医治疗失眠的方法 - 数字报刊系统 烫伤急救,冷水冲冲冲 膀胱癌早期的身体预警信号 白内障手术什么时候做好 中医治疗失眠的方法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医治疗失眠的方法

作者:贺州市人民医院 钟娇

在日常生活中,失眠仿佛成了现代人的“流行病”。夜深人静时,辗转反侧的你是否也在苦恼:为何别人能一夜好眠,我却只能与黑夜为伴?其实,失眠并非无解之谜,中医的智慧里藏着许多调和身心的秘诀,让我们一起探索,如何借助中医的力量,找回那一夜安宁。

认识失眠:中医视角

失眠,中医称之为“不寐”,是指夜晚无法正常入睡或睡眠不实,醒来后难以再次入睡,导致白天精神不振、记忆力下降、情绪波动,甚至影响免疫力。在中医看来,失眠是身体失衡的信号,需要通过调和阴阳、平衡脏腑来达到根治的目的。

中医对失眠的理解,不仅仅停留在症状层面,更深入到体质与脏腑功能。失眠的根源,往往与心火旺盛、肝火扰心、脾胃虚弱、肾精不足、痰热内扰等因素有关。

心火旺盛:现代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导致人们情绪波动大,思虑过度,心火旺盛,难以入眠。

肝火扰心:长期紧张、易怒,使得肝火上升,扰动心神,导致夜不能寐。

脾胃虚弱: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消化不良,都会损伤脾胃,影响气血生化,导致失眠。

肾精不足:随着年龄的增长,或长期劳累,肾精逐渐耗损,导致夜眠不实,易醒。

痰热内扰:生活不规律、肥胖、嗜食肥甘厚腻,容易形成痰热,扰乱心神,影响睡眠。

中医调理失眠的方法

中医调理失眠,注重整体观念,通过调整作息、饮食调养、穴位按摩、情志调节、中药调理等多方面的综合疗法,达到身心和谐、睡眠安稳的目的。

调整作息——

规律作息是改善失眠的第一步。中医认为,人体应遵循自然界的规律,晚上11点前入睡,早上按时起床,有助于调整生物钟,恢复自然睡眠节律。

饮食调养——

推荐食物:红枣、莲子、百合、小米等,这些食物具有安神助眠的功效,可适量食用。红枣,富含铁质,能补气血,促进睡眠。莲子,清心安神,适用于心火旺盛的失眠者。百合,润肺止咳,清心安神,有助于改善失眠。小米,富含色氨酸,有助于调节神经,促进睡眠。

避免食物:咖啡因、辛辣、油腻食物等,这些食物会刺激神经系统,加重失眠。

穴位按摩——

中医穴位按摩,简单有效,无需任何工具,随时随地都能进行。以下是几个有助于改善失眠的穴位。

神门穴:位于手腕内侧,腕横纹上,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按摩此穴,有助于镇静安神,缓解失眠。

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按摩此穴,可调节心脏功能,缓解焦虑,促进睡眠。

安眠穴:位于耳后,耳垂后方的凹陷处。按摩此穴,可镇静安神,改善失眠。

按摩方法:用拇指或食指指腹,以适度的力度按压穴位,每次5-10分钟,每天1-2次,睡前按摩效果更佳。

情志调节——

中医认为,情志与脏腑功能密切相关。情绪稳定,脏腑功能才能正常,失眠自然迎刃而解。以下是一些情志调节的方法。

冥想:每天抽出10-15分钟,静坐冥想,让思绪逐渐平静,有助于放松身心。

深呼吸:深呼吸可帮助放松紧张的神经,缓解焦虑,促进睡眠。

太极拳:太极拳动作缓慢、柔和,有助于调和气血,平衡阴阳,改善失眠。

中药调理——

中药调理失眠,需根据个人体质和失眠原因,由专业中医师辨证施治。以下是一些常用中药材(仅供参考)。

酸枣仁:养心安神,适用于心火旺盛、心神不宁的失眠者。

合欢皮:解郁安神,适用于情志不畅、焦虑抑郁引起的失眠。

远志:益智安神,适用于记忆力减退、健忘失眠者。

注意:中药调理需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切勿自行长期大量服用,以免产生依赖或副作用。

实践小贴士:日常生活中的助眠习惯

除了上述中医调理方法外,还有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习惯,也能帮助改善失眠——

创造良好睡眠环境:保持卧室安静、黑暗、适宜温度,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限制晚间屏幕时间:睡前一小时不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避免蓝光对睡眠的干扰。

适度运动:白天适量运动,如散步、慢跑、瑜伽等,有助于消耗能量,促进夜晚睡眠质量。

睡前仪式:如洗热水澡、听轻音乐、阅读纸质书籍等,这些活动有助于放松身心,为睡眠做好准备。

结语

失眠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找到适合自己的调理方法,就能找回那一夜好眠。中医的智慧,不仅在于治疗疾病,更在于调和身心,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那份宁静与和谐。从今天开始,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用中医的智慧,迎接每一个清晨的醒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