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孕期,准妈妈们的身体经历着巨大的变化,其中孕期贫血是一个常见但不容忽视的问题。全球约有40%的孕妇受贫血影响,而在我国,这一比例也不低。今天,将深入探讨孕期贫血的原因、危害以及如何通过补铁药和饮食调整来有效应对。
孕期贫血的成因与危害
孕期贫血是指孕妇在怀孕期间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范围。正常情况下,成年女性的血红蛋白浓度应在110g/L及以上,而孕期女性血红蛋白浓度低于100g/L时,即可诊断为孕期贫血。
孕期贫血的发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血容量增加:孕期血容量会增加,但红细胞的生成速度跟不上,导致血液被稀释,形成“生理性贫血”。
2. 营养需求增加:孕妇对铁、叶酸、维生素B12等营养物质的需求大幅增加,尤其是铁的需求量是孕前的2-3倍。
3. 孕吐反应:孕吐可能导致营养摄入不足,影响铁的吸收。
4. 胃肠道疾病:一些孕妇本身存在的胃肠道疾病也会影响营养吸收。
孕期贫血对准妈妈和胎儿的健康都有严重影响。准妈妈可能会感到头晕、乏力、疲倦,抵抗力下降,增加感染风险。对于胎儿,贫血会导致胎盘供血、供氧不足,影响生长发育,可能导致胎儿生长受限、早产、低体重儿,甚至增加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的风险。
缺铁性贫血是孕期的常见问题
在孕期贫血中,缺铁性贫血最为常见,约占95%。铁是制造血红蛋白的关键原料,缺铁会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受阻,红细胞携氧能力下降,从而引发缺铁性贫血。
判断是否为缺铁性贫血,除了血红蛋白浓度外,还需参考血清铁蛋白、血清铁等指标。血清铁蛋白低于15μg/L时,提示铁缺乏;孕期血清铁蛋白低于30μg/L时,应考虑铁缺乏。
饮食中铁摄入不足是导致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孕前铁储备不足、孕期铁需求增加、胃酸分泌减少影响铁吸收,以及食物中的植酸、草酸等成分阻碍铁吸收,都是常见原因。
补铁药是对抗贫血的有力“武器”
当饮食调整无法满足孕期铁需求时,补铁药成为对抗贫血的有力武器。补铁药主要分为无机铁和有机铁:
1.无机铁:如硫酸亚铁,价格便宜,铁含量高,但胃肠道不良反应较大,如恶心、呕吐、腹痛、便秘等。
2.有机铁:如富马酸亚铁、琥珀酸亚铁、多糖铁复合物等,胃肠道刺激性较小,更易被接受,但价格稍高。
选择补铁药时,医生会综合考虑贫血严重程度、胃肠道耐受情况等。轻度贫血可先通过饮食调整和小剂量铁剂改善;中重度贫血则需加大铁剂剂量,并可能联合其他治疗方法。
正确服用补铁药至关重要:
1.服用时间:建议在两餐之间服用,减少食物对铁吸收的影响,减轻胃肠道刺激。
2.搭配维生素C:维生素C可促进铁吸收,可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或直接补充维生素C制剂。
3.避免与牛奶、咖啡、茶同服:这些食物中的成分会抑制铁吸收。
服用补铁药的注意事项
服用补铁药期间,可能会出现一些现象:
1.大便变黑:这是正常现象,因铁剂在肠道内与硫化氢结合形成黑色硫化铁,停药后会恢复正常。
2.避免过量:过量服用铁剂可能导致铁中毒,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休克等严重症状,需严格按照医嘱服用。
服用补铁药一段时间后,需到医院复查,监测血常规、血清铁蛋白等指标,了解贫血改善情况。医生会根据复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贫血纠正后,可能逐渐减少铁剂用量,但仍需继续补充一段时间,以补充体内铁储备,防止贫血复发。
综合防治,为孕期健康护航
除了补铁药,饮食调整也是防治孕期贫血的重要环节:
1.富含铁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豆类、绿叶蔬菜等。
2.提高铁吸收率:将富含铁的食物与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一起食用,促进铁吸收。
3.增加蛋白质摄入:如鸡蛋、牛奶、鱼类等,有助于血红蛋白合成。
定期产检同样重要。产检中,医生会通过血常规等检查及时发现贫血,并根据贫血类型和程度给予治疗建议。早期发现、早期干预,能有效降低孕期贫血对母婴健康的影响。
总之,孕期贫血虽然常见,但通过了解其成因、危害和防治方法,可以积极应对。补铁药在孕期贫血治疗中起关键作用,但要正确选择和服用。结合合理的饮食调整和定期产检,完全可以为孕期健康保驾护航,让准妈妈们顺利度过这个特殊而又美好的时期,迎接新生命的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