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4月18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余庆县建强“三大体系” 织密群众健康防护网 - 数字报刊系统 余庆县建强“三大体系” 织密群众健康防护网 岑巩县:“医”“育”双驱    打造“无忧港湾”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余庆县建强“三大体系” 织密群众健康防护网

作者:○ 本报记者 文 叶

全县公立医院管理费用、住院次均费、门诊次均费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0.08%、2.26%、3.87%;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建设成效显著,获全国医共体建设优秀案例……

2024年,遵义市余庆县全面深化改革,卫生健康工作成果显著。

从山区小县到“医改工作先锋”,回望十余年医改路,余庆县通过建立政府办医、现代医院管理、城乡融合发展“三大体系”,实现“从治病到治未病”的健康转向,让“人民至上”的医改理念融入各级医院医护工作日常,化作群众就医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政府主导办医    公立医院发展势头强劲

日前,92岁的毛大爷因“头昏、胸闷及呕吐3小时”到余庆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病情危重之际,团队医生成功为其实施心脏永久起搏器置入术,为其解除生命危急;

近日,余庆县中医医院肺病科成功实施了首例电子气管镜检查,填补了该院呼吸内镜诊疗领域的空白;

…………

余庆县地处武陵山腹地,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医疗卫生一度是该县最大的民生短板。抓实医改民生,余庆县围绕“县级强、乡级活、村级稳、上下联、信息通”的工作目标,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为双组长的卫生健康改革发展小组,强化政府办医领导、保障、管理、监督“四个责任”,推动改革政策落地落实。

要发展先松绑。面对县级公立医院发展负债沉重的实际,余庆县委、县政府出台对县级公立医院的“三兜底”政策,即工资兜底、历史债务兜底、发展投入兜底。在此基础上,修订完善《余庆县医疗卫生投入保障办法》,将公立医院的基础建设、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人员经费、政策性亏损补助等六项投入纳入县财政保障。

“提升县域公立医院整体实力,解决投入问题的同时还要解决同质化发展的问题。一方面,要找准各级医疗机构发展定位,合理确定建设规模,既满足服务需求,又防止盲目扩张;另一方面,要取消经营指标与职工工资之间的挂钩,变价格导向为公益导向,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余庆县卫生健康局局长王勇说。

此外,按照“县级带中心,中心辐射一般”“突出中心,梯次发展”的整体思路,余庆县统筹推进国家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县、国家级和省级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千县工程等能力建设项目,持续提升县级公立医院党的领导、运营管理、人才竞争、专科影响、急诊急救等能力,持续强化医院内涵能力。

十数年如一日的投入产出了可喜成果。目前,余庆县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13个,建成全国农村中医重点专科1个、省级重点专科6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6个,公立医院药品、耗材收入占比显著降低,医务性收入占比达46.42%。

紧密联系共建    基层医疗机构诊疗实力提升

走进龙溪中心卫生院,全科医学科、急诊科、儿科、中医科等科室一应俱全,腹腔镜、胃肠镜、手术显微镜、16排螺旋CT、口腔CT、呼吸机、眼底照相仪等现代化诊疗设备为临床诊疗创造了优越条件。

2022年以来,县级牵头医院长期派驻专家7人在龙溪中心卫生院帮扶,带动开展新技术新业务12项,能够识别和初步诊治的常见病、多发病诊治病种从147种增加到213种,显微外科实现“零突破”。

龙溪中心卫生院的蜕变是余庆县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成效的显现。

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余庆县不断在发展中总结经验,形成“1+2+10+N”医共体组织架构,以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心电诊断、病理、消毒供应等资源共享“五大中心”为主要抓手,同时,通过制定总药师制度;建立县域集中审方中心和中心药房;制定基层常见病、多发病防治指南等系列措施,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

“这一过程中,县卫生健康局在人、财、物等方面充分放权给牵头医院(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充分发挥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妇幼健康服务的专业指导作用,医共体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与县卫生健康局共同监管,由此推动医共体‘六统一’运行高效、管理规范。”余庆县人民医院分管医共体建设的负责人说。

实现“六统一”高效运行,人才是第一资源。攻克专业人才缺乏短板,余庆县打出了系列组合拳:一方面,通过创新编制制度、改革用人方式,实施引才计划等,补齐人才短板;另一方面,通过建立绩效激励制度及自主分配制度等方式,激发现有医疗卫生人才干事创业激情,为医院高质量发展“加码”。

在医共体的统筹带动下,当前,余庆县已实现乡镇卫生院高级职称全覆盖,乡村执业(助理)医生全覆盖;所有行政村(社区)均设置村卫生室并达到国家基本标准;规划建成乡镇分院7个,村级诊疗服务能力明显提升,群众就近就医问题有效缓解。

城乡融合发展    群众家门口就医享实惠

上午9时许,大乌江镇卫生院箐口院区内不少群众正在就诊。“环境好太多了,无论是看中医还是西医,院区随时有医师值班,查血化验、熬药煎药都能做到,看病的医生除了原来的村医,还有大乌江镇卫生院过来的医师,在家门口看病很安心。”一位正在候诊的村民说。

作为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的成果,大乌江镇箐口院区整合镇卫生院与原村卫生室资源,自2023年8月正式运行以来,服务能力大幅提升,辐射银坝村、远光村、指挥村等1万余名群众。2024年院区门诊人次达20691人次,中医门诊量8247人次。

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进程中,余庆县推动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向“以县级医院为中心、中心乡镇卫生院为县域医疗次中心、一般乡镇卫生院为基石、乡镇卫生院分院和巡诊点为纽带、村卫生室为网底”的五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拓展。

在体系化推进的基础上,余庆县还条块化制定整合共建、资源共享、信息共用、服务共推、医防融合、中西医协同系列机制,推进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县域内各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同质化,推动分级诊疗和医防数据融合应用,探索健全疾病控制改革,优化县域中医药服务资源布局,持续推进实现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为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余庆县探索推行“县医返村”计划,县级医疗机构每年至少选派6名中级及以上职称人员下沉到中心乡镇卫生院驻点工作,推动建成1个示范中医馆和N个临床特色科室;中心乡镇卫生院通过查房、带教、巡诊等方式加强对一般乡镇或延伸服务点的辐射带动,推动建成1个标准中医馆和1个临床特色专科;一般乡镇卫生院选派有执业资格的医师在一般村卫生室定期开展巡诊服务,每周工作时间不少于1天,指导村级卫生室医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提升基层医疗水平。

“让群众就近享受到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就是医改工作的最终目标,我们将持续以‘人员、技术、业务、管理、设备’下沉为重点,促进县域医疗卫生服务同质化、优质化发展,让更多群众享受改革红利。”谈及下一步发展,王勇说。

成功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jpg

余庆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团队为92岁老人成功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为患者作无痛胃镜检查.jpg

在龙溪中心卫生院,医师正在为患者作无痛胃镜检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