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作为现代医疗重要手段之一,为需要长期静脉输液、化疗等患者提供了安全、有效通路,减轻穿刺痛苦,提升治疗效率。患者置管后的居家护理至关重要,正确护理能减少并发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确保患者安全。本文将详述PICC置管后注意事项,帮助患者更好管理置管后生活。
一、PICC置管后的日常护理要点
1. 保持导管及周围皮肤的清洁与干燥
PICC置管后,首要任务是保持导管及周围皮肤清洁干燥。患者应每日检查导管及周围皮肤有无污垢、血渍、潮湿,贴膜是否卷边等,如有以上情况则需及时更换敷料。
2. 观察置管部位及导管通畅性
患者应学会观察置管部位的变化,如发现红肿、疼痛、渗液、发热等异常症状,应及时报告医护人员,这些症状可能是感染、静脉炎或导管移位的征兆,需要及时处理。同时,患者还应注意观察导管是否通畅、导管体外部分是否打折、破损等,输液过程中如无其他因素影响下输液速度出现减慢、不滴,或是回血不畅等,提示导管发生堵塞,应及时报告医护人员处理,以确保输液的顺利进行。
3. 禁止剧烈活动与提重物
置管后,患者禁止使用置管侧肢体提超过5千克的物体,或者用置管侧手臂支撑着起床,禁止做引体向上、托举哑铃等负重锻炼,以及打球等剧烈活动,以防导管移位、脱出或断裂。同时,置管侧肢体应避免过度伸展或弯曲,如抱小孩、拖地板、游泳等动作,以免影响导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总之,日常活动中,患者应尽量使用非置管侧肢体进行活动,以减轻置管侧的压力。
4. 穿衣与睡眠注意事项
置管后,患者应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避免紧身衣裤压迫置管部位,影响血液循环和导管的稳定性。睡觉时,尽量保持置管侧肢体上抬,可以用枕头或软垫垫高,以减少压迫和不适感。同时,避免长时间压迫置管部位,以免影响导管的通畅性。
二、PICC置管后的特殊护理指导
1. 洗澡
置管后,患者可以洗澡,选择擦浴或淋浴方式,但需要采取防水保护措施:在洗澡前,先用保鲜膜或其他防水保护用品严密包裹导管贴膜及贴膜上、下缘10cm,以确保内层敷贴不被水浸湿,并在淋浴时举起置管侧手臂,避免直接淋湿置管部位,尽量使用擦浴的方式,以防水浸入内层。洗澡后及时检查置管部位敷料是否潮湿,如有潮湿应立即更换敷料。
2. 导管维护
治疗间歇期间,每7天到医院由专业护理人员对导管进行冲洗、更换输液接头、贴膜等维护工作
3. 紧急情况处理
尽管有护理措施,导管意外仍可能发生。遇此,患者应冷静应对。导管脱出或断裂时,立即用无菌纱布或棉球压迫置管处,防出血和感染,并迅速联系医护人员。若大量出血,应立即就医,并告知医护人员置管情况,以便得到及时妥善处理。
4.对贴膜过敏的患者,须使用通透性更高的敷料。
5.PICC导管分耐高压管和普通管,耐高压管在做CT时,可以直接注入造影剂,普通PICC导管请提醒医生不要推注高压造影剂。
三、如出现以下情况请及时就诊:
(1)发热,体温大于38℃
(2)穿刺部位发红、肿胀、疼痛或发热,有分泌物
(3)感觉气促或胸痛
(4)导管置入侧手臂、肩部或颈部肿胀
(5)有部分体内导管滑出体外
(6)导管内有回血
(7)穿刺点渗血且按压无效
(8)贴膜卷边、松脱
(9)输液接头脱落
(10)导管破损、断裂
四、饮食与生活调整
置管后,患者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也需要进行相应调整。饮食方面,应保持均衡饮食,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以提高身体抵抗力、促进伤口愈合。同时,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和饮料,以免刺激置管部位引起不适。
生活习惯方面,应保持充足的睡眠和适量的运动(避开置管侧),为促进血液循环,置管侧手臂可以做握拳、五指伸屈等柔和的运动,每天2次,每次3-5分钟,以减少并发症风险。
五、心理支持与自我监测
置管后,患者可能会因为不适应、担心并发症等原因而产生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此时,家人和医护人员的关心与支持至关重要。家人应给予患者足够的关爱和鼓励,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医护人员也应定期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心理需求,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同时,患者也应学会自我监测置管部位的状况。每日检查置管部位有无异常症状,如红肿、疼痛、渗液等,记录任何不适和异常情况并及时与医护人员沟通,确保置管期间的安全与舒适。
六、结语
PICC置管后,正确的护理是确保患者安全、减少并发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的关键。通过本文的介绍,希望患者能够全面了解置管后的注意事项,并积极参与护理过程。同时,也提醒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共同关注患者的置管情况,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和支持。让我们携手努力,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