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4月11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抗生素不是万能药,用对才是关键 - 数字报刊系统 高血压患者如何控制盐的摄入 抗生素不是万能药,用对才是关键 湿疹反复发作,预防是关键 手术前为什么要做这些影像检查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抗生素不是万能药,用对才是关键

作者:南宁市横州市精神病医院 何坚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抗生素”这个词。有时候,我们感冒发烧了,可能会想:“吃点抗生素就好了。”但实际上,抗生素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万能药”。滥用抗生素不仅可能治不好病,还可能带来一系列的健康问题。那么,抗生素究竟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使用它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什么是抗生素

抗生素,就是能够抵抗生物(主要是细菌)的药物。它们是由某些微生物(如细菌、真菌)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或者通过人工合成得到的一类特殊化学物质。抗生素的作用非常神奇,它们能够干扰细菌的生长繁殖过程,比如破坏细菌的细胞壁,让细菌无法继续生存;或者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这样一来,原本在我们身体里作威作福的细菌就会被抗生素消灭掉,我们的病也就好了。

抗生素不是万能药

很多人可能觉得,抗生素既然能杀菌,那多吃点岂不是更好?其实,这种想法是大错特错的。

滥用抗生素会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细菌也是非常聪明的,它们会不断地变异,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如果我们滥用抗生素,细菌就会逐渐对抗生素产生抵抗性,原本有效的抗生素就会变得无效。这样一来,当我们真正需要抗生素来治疗疾病时,就会发现没有药可用了。

其次,滥用抗生素还会破坏我们体内的菌群平衡。我们的身体里其实有很多有益的细菌,它们帮助我们消化食物、增强免疫力等。如果我们滥用抗生素,就会把这些有益的细菌也一起杀掉,导致菌群失衡。这样一来,我们的身体就容易出现各种问题,比如腹泻、便秘、过敏等。

常见的抗生素有哪些(举例说明)

抗生素的种类非常多,我们平时可能听说过一些,但可能并不清楚它们具体属于哪一类。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抗生素,并举例说明它们的应用。

青霉素类:青霉素是最早发现的抗生素之一,也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类抗生素。比如阿莫西林,就是一种常用的青霉素类抗生素。它主要用于治疗呼吸道、泌尿道等部位的细菌感染。比如我们常见的扁桃体炎、肺炎等,医生可能会给我们开阿莫西林来治疗。

大环内酯类:这类抗生素的名字可能听起来有点陌生,但它们的代表药物红霉素大家可能都听说过。红霉素主要用于治疗呼吸道、皮肤软组织等部位的感染。比如我们皮肤上长了个小疖子,或者喉咙发炎了,医生可能会给我们开红霉素来治疗。

头孢菌素类(头孢类):头孢类抗生素是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的一类抗生素,它们的抗菌谱广、抗菌力强、副作用小。比如头孢拉定,就是一种常用的头孢类抗生素。它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比如呼吸道、泌尿道、肠道等部位的感染。

氨基糖苷类:这类抗生素的名字可能有点难记,但它们的代表药物庆大霉素大家可能有所耳闻。庆大霉素主要用于治疗肠道、泌尿道以及部分严重感染。比如我们拉肚子拉得很厉害,或者得了严重的肺炎,医生可能会给我们用庆大霉素来治疗。

喹诺酮类:这类抗生素的名字也比较特别,但它们的代表药物左氧氟沙星大家可能听说过。左氧氟沙星主要用于治疗呼吸道、泌尿道、肠道等部位的感染。比如我们得了膀胱炎、肠炎等疾病,医生可能会给我们开左氧氟沙星来治疗。

如何正确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是处方药,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我们不能自己觉得不舒服就随便买点抗生素来吃,这样是非常危险的。医生会根据我们的病情、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来综合考虑,给我们开具合适的抗生素。

按时按量服用。医生给我们开的抗生素都是有剂量和疗程的,我们不能随意增减或者停药。如果剂量不够,可能杀不死细菌;如果剂量过多,又可能对身体造成损害。同样地,如果疗程不够,细菌可能会死灰复燃;如果疗程过长,又可能导致菌群失衡。

用药禁忌。有些人可能对某些抗生素过敏,比如青霉素过敏者就不能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此外,抗生素还可能与某些食物、药物产生相互作用。比如,我们在服用抗生素期间最好不要喝酒,因为酒精可能会影响抗生素的代谢和疗效。同时,我们也要告诉医生我们正在服用的其他药物,以免发生药物相互作用。

用药观念。抗生素不是万能的,它们只能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对于病毒、真菌等其他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抗生素是无能为力的。所以,我们不能把抗生素当成“万能药”来用。

总之,抗生素是一类非常重要的药物,它们能够帮助我们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但是,抗生素并不是万能的,我们不能滥用它们。正确使用抗生素需要遵循医生的指导,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充分发挥抗生素的作用,保护好自己的健康。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