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4月11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的日常保健指南 - 数字报刊系统 手术室中如何呵护肿瘤病人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的日常保健指南 骨质疏松后,补钙还远远不够 癫痫发作时的正确护理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的日常保健指南

作者: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 罗瑞霞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作为现代医疗技术的一项重大进步,为无数心律失常患者,特别是心跳过慢(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或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带来了福音。帮助恢复患者正常的生活节奏。尽管这项手术相对安全且高效,但术后的日常保健同样不可忽视,它直接关系到起搏器的运行效果及患者的长期健康。以下是一份详尽的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日常保健指南,旨在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自身健康。

预防伤口感染

起搏器通常被植入胸部皮下,无论是左侧还是右侧,术后2周内,保持伤口区域的清洁与干燥至关重要。这一期间,应避免任何可能增加囊袋感染风险的行为,如洗澡时选择淋浴而非盆浴,使用温和无刺激的清洁产品,并避免直接揉搓起搏器植入部位。穿着上,应选择宽松、透气性好的棉质衣物,以减少对伤口的摩擦和压迫。此外,还要避免外力撞击或无意触碰起搏器区域,一旦发现植入部位皮肤出现红肿、疼痛、发热、渗液或出血等异常,应立即就医,以防感染扩散。

警惕异常症状

术后,患者应密切关注自身身体反应,任何头晕、胸闷、乏力、眼前发黑、心跳异常(过快或过慢)、呼吸困难等症状,都可能是起搏器工作异常或身体其他系统出现问题的信号。一旦出现这些不适,切勿拖延,应立即联系医生或前往医院,进行必要的检查与治疗。

培养良好生活习惯

1.充足睡眠: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有助于身体恢复,维持起搏器稳定工作。

2.均衡饮食:调整饮食结构,增加高蛋白和维生素的摄入,如瘦肉、鱼类、蔬菜、水果等,减少高盐、高脂肪食物的摄入,以减轻心脏负担,促进身体健康。

3.心态调整: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良好的心理状态对术后恢复至关重要,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

合理运动

1.初期阶段:术后1-2周内,术侧手臂应避免高举,但可进行轻微的活动,如缓慢地向上伸直手臂、向侧面伸展等,以促进血液循环。

2.中期恢复:术后1-3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可选择低强度的日常家务活动,如洗澡、洗碗、扫地等。

3.长期稳定:术后3个月后,起搏器电极已相对稳定,但仍需避免剧烈震动运动,如跳绳、篮球等对抗性运动,以及使用术侧手臂进行重体力活动(负重小于5kg)。推荐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骑自行车等,这些运动既能增强心肺功能,又不会对起搏器造成不良影响。

日常监测

养成每天在安静状态下数脉搏的习惯,每次持续1分钟并记录,以了解起搏器的工作状态。通常,起搏器会预设一个基础心率,如60次/分,若发现心跳或脉搏次数低于预设值5次以上,或重现术前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

保管好起搏器植入卡

起搏器植入卡是患者的“生命护照”,记录了姓名、年龄、起搏器型号、安装日期等重要信息。患者需妥善保管此卡,并外出时随身携带,以便在紧急情况下为医务人员提供快速准确的信息。此外,起搏器属于金属物体,在乘坐高铁、飞机等交通工具过安检时,可能会触发警报,此时应向安检人员说明情况并出示植入卡,以免金属探测器干扰起搏器正常工作。

避免高风险环境

1.强磁场与高压电:远离电视台发射站、高压变压器、雷达区、电焊场所等强磁场和高电压环境。

2.电子设备使用:看电视时保持至少一米距离,使用手机时尽量用非植入侧接听,避免将手机放置在起搏器植入侧的上衣口袋内。使用半导体收音机时同样遵循此原则。

3.雷电天气:雷雨天气尽量减少外出,如在外遇到雷雨,应尽快进入室内避雨,以防雷电对起搏器造成干扰。

定期复查确保起搏器效能

定期复查是监测起搏器工作状态和心脏健康的重要手段。出院后2周进行首次复查,随后在3个月、6个月和1年时分别复查,之后每年至少复查一次。随着起搏器使用年限的临近(一般为5-10年),复查频率应适当增加,以每月或更短时间为宜。复查内容包括起搏器功能检测、心电图检查等,确保起搏器运行正常,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

综上所述,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的日常保健是一个长期且持续的过程,它要求患者不仅要在生活习惯上做出调整,还要具备自我监测和应对异常情况的能力。通过上述措施,患者不仅可以有效管理自己的健康状况,还能显著提升生活质量,享受更加充实和美好的人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