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是人们日常生活当中餐桌上常见的一种食材,同时也是中医药学当中一味重要的药材,不论是古代医家的经典方剂还是现代人的日常饮食当中都经常能见到山药。那么,你知道山药到底好在哪里吗?它都有哪些功效呢?
什么是山药?
山药是一种常见的药食同源植物,又有“薯蓣”“土薯”等多种别称,它既可以作为食材进行烹饪,也可以作为一种中药用于治疗疾病,因此不论是在日常生活当中还是在疾病调治的过程当中都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根据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山药当中不仅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维生素C、膳食纤维以及多种氨基酸与矿物质,能够有效的满足人们的日常营养需求,而且其中还有着丰富的黏液蛋白与多糖类物质,而这正是山药被认为具有滋补作用的关键!
山药的功效有哪些?
在我国传统中医的认识当中,山药这种性味甘平的补益药材有着多种不同的功效:一方面,山药入肺、脾、肾三处经络,因此对于这三个器官都具有良好的滋补作用,适当使用山药可以有效的健脾益胃、滋肾益精与润肺止咳,从而对相应的疾病起到良好的疗效。例如,由于脾胃虚弱导致的消化不良,肾气虚损引发的腰膝酸软等都可以通过服用山药进行应对;而另一方面,山药还被中医认为有良好的固表止汗、益气养阴的作用,不仅可以有效的治疗自汗、盗汗等症状,还能对气阴两虚的症状进行有效的调理。
中医经典方剂——一味薯蓣饮
1.李东垣版一味薯蓣饮
一味薯蓣饮这一中医经典方剂最早出自金元时期著名医学家李东垣所著的《内外伤辨惑论》,这是一个以山药作为唯一药物的极为简单的药方,而其用法则是将一定量的山药进行煎煮之后饮用汤液,或是将山药捣成泥状加水调服即可。作为中医的“补土派”的代表人物,李东垣强调脾胃是人的“后天之本”,而健脾益胃则是治疗多种疾病的核心思路,而一味薯蓣饮这个方剂在李东垣看来就具备相当良好的健脾益胃、止泻固脱的功效,对于脾胃虚弱导致的泄泻以及相关的腹胀、食欲不振、四肢乏力等症状都有相当良好的治疗效果。虽然在《内外伤辨惑论》一书当中,李东垣并未提及山药的具体用量,但根据李东垣“补土派”平和稳妥的用药习惯以及该方剂健脾止泻的功能进行推测,李东垣版的一味薯蓣饮中山药的用量可能相对较小或适中,应该在30~60克之间。
2.张锡纯版一味薯蓣饮
在李东垣的《内外伤辨惑论》中提到的一味薯蓣饮的基础上,清末明初著名医学家张锡纯在其《医学衷中参西录》当中也提到了“一味薯蓣饮”这个方剂,但与李东垣版一味薯蓣饮不同的是,张锡纯更加注重山药具有的滋阴润燥、补气养阴的强大功效及其性平温和,适合长期服用而无副作用的特点。通过对中医经典与现代医学理念的研究,张锡纯认为“用药以胜病为主,不拘份量之多少”,在用药时尤其是在治疗气阴两虚、劳热咳嗽等慢性病的时候会通过适当增大药物剂量而强化疗效,这一点在其改版的一味薯蓣饮当中同样体现了出来:上文提到,李东垣版的一味薯蓣饮中使用的是普通山药,其用量约在30~60克左右,而张锡纯版的一味薯蓣饮则更推荐使用生怀山药也就是现代常说的“铁棍山药”,而且山药的用量也达到了4两,按照当时的中药计量单位进行换算的话需要使用120克左右的生怀山药。而在临床上,张锡纯版的一味薯蓣饮有着更加广泛的适用范围,对于脾胃虚弱、肺肾不足、气阴两虚等全身性虚损病症的患者都有良好的调理效果,尤其是像肺结核、糖尿病、老年体弱等患者更适合长期服用张锡纯版一味薯蓣饮进行长期的滋补和调理。
作为一种常见的食材与滋补药材,山药的功效涵盖了健脾益胃、滋肾益精、润肺止咳、固表止汗、益气养阴等多个方面,不论是日常保健还是疾病的辅助治疗都有着非常好的作用。人们只有根据自身的情况合理的使用山药,才能更好的提升自身的健康水平,达到养生延年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