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介入是一种革命性的治疗方法,这项技术利用先进的影像引导和微创手术技术,无需开胸即可诊断和治疗多种心脏疾病,因此已经逐渐成为了现代心脏病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在进行心脏介入治疗前后,我们应该怎样对患者进行护理呢?
心脏介入之前的护理知多少?
心脏介入治疗(如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等)前的护理和注意事项非常重要,以确保患者安全并提高手术成功率。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评估心脏功能、血压、心率等。检查病史,包括是否有过敏史、既往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病状。完成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如心电图、心脏超声、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
在医生的指导下,可能需要停止使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阿司匹林等)及其他与手术相关的药物。通常需要在手术前几个小时禁食。通常术前六小时避免固体食物,术前三小时避免液体。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恐惧。可以向患者解释手术过程,预期效果和术后恢复等信息。确保患者保持良好的静脉通道,以便于术中用药。根据医院规定,可能需要剃除穿刺区域的毛发,保持皮肤清洁。在告知同意书上签字,确保患者理解手术风险、预期效果及可能的并发症。术前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术后恢复流程和注意事项,如卧床休息、饮食指导、观察并发症等。
心脏介入后,怎样对患者进行护理?
1.穿刺点护理
定期检查穿刺点,注意出血、肿胀、红肿或脓液等迹象。若发现穿刺点出血或不正常变化,应立即告知医生并处理。在术后初期,保持穿刺部位的清洁干燥至关重要。根据医院的护理规范,可能需要用无菌生理盐水轻轻清洁穿刺点,然后用无菌敷料覆盖。确保敷料固定良好,以防止移动或脱落。更换敷料时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保持清洁和无菌环境。如果患者有出血现象,应根据医生的指示进行局部压迫止血。通常在穿刺后要保持适当的压迫时间,以防止血肿形成。
2.饮食管理
在对心脏介入患者的术后护理当中,饮食管理的措施可以有效的帮助患者恢复体力,促进伤口愈合,同时降低患者病情复发的风险。在此过程当中,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提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患者食用过多的高盐高脂食物,这样可以有效为患者补充营养,促进患者伤口的愈合;另外,在心脏介入治疗的过程当中,医护人员为了更清晰的引导导管需要为患者注入造影剂,因此护理人员在术后还应当让患者多喝水来促进造影剂的排出。
3.术后活动
护理人员应当注意穿刺桡动脉的和穿刺股动脉的患者术后活动要求也不一样,桡动脉穿刺术后患者应避免使用穿刺手臂进行重物搬运或用力活动。通常建议患者在术后24小时内保持该手臂安静,避免过多的运动。适度活动肘关节,但应避免大幅度伸展或屈曲。鼓励患者进行轻微的手指和腕部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观察穿刺点是否有出血、肿胀或感染的迹象,术后通常在24小时内需要保持压迫,减少活动的同时要注意穿刺点的疼痛和出血情况。避免在穿刺手臂上施加压力,如在该手臂上睡觉等。告知患者注意观察胳膊的循环情况,如手指的颜色、温度和感觉等变化。
股动脉穿刺术术后初期(通常24小时内),患者需要保持卧床休息,以减少对股动脉的压力。一般建议患者在这段时间内避免坐起、弯曲或抬高下肢。术后可以进行轻微的膝关节屈伸,但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经常检查穿刺点的状况(如出血、肿胀等),并注意下肢的循环状态,包括足部的温度、颜色,及有无麻木、刺痛等情况。在术后应保持股动脉穿刺点的压迫,以减少风险,通常护士会在术后监测约6小时以上。
心脏介入治疗是临床上治疗心脏相关疾病的重大突破,但在介入治疗结束之后,正确的护理才是帮助患者逐渐恢复健康的关键。我们只有加强对心脏介入后护理措施的了解,并对患者进行正确的护理,才能让患者更好的摆脱心脏疾病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