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生活中,铅中毒可能并不常被提及,但它却像一个隐藏在暗处的 “健康杀手”,对我们的身体有着不容小觑的危害。今天,我们就来揭开铅中毒的神秘面纱,让大家了解其中的真相。
铅从哪里来
铅中毒主要通过呼吸道吸入和消化道吸收两种途径进入人体。
呼吸道吸入主要发生在铅尘、铅蒸气或含铅化合物的环境中,如冶炼厂、蓄电池制造、油漆制造等行业,工人在作业过程中吸入铅尘、铅蒸气。
消化道吸收则通常是因为误食含铅物质,如含铅涂料、用含铅器皿进食、食用被铅污染的水和食物等。
对于儿童来说,铅中毒的来源更加多样化。
儿童使用含铅的玩具、餐具、咬食含铅涂料涂层的玩具或家具、以及吸入汽车尾气等原因而导致铅中毒。
此外,使用一些中药偏方或传统习俗中的含铅物品进行疾病的治疗,也是导致儿童铅中毒的原因。
铅是如何进入人体的
消化道摄入:这是铅进入人体最常见的途径之一。儿童啃咬含铅的玩具、使用含铅的餐具进食、食用被铅污染的水和食物等方式摄入铅。在一些工业污染地区,食物可能受到铅污染,比如被铅污染土壤中种植出来的农作物。另外,饮用水被铅污染后长期饮用,而造成铅在体内的蓄积。
呼吸道吸入:在铅作业环境中,比如铅冶炼厂、蓄电池厂工人吸入含铅的粉尘、蒸气。此外,环境中的铅尘,如汽车尾气中的铅颗粒、老旧房屋翻新产生的含铅粉尘等,都可以通过呼吸进入人体。
皮肤接触:一般情况下,铅不能透过完整的皮肤被吸收。但是,有某些有机铅可以经皮肤吸收,如四乙基铅。不过,这种途径相对消化道和呼吸道摄入来说并不是铅中毒的主要途径。
铅中毒有哪些症状
对神经系统的影响:铅对神经系统有损害,在儿童中表现为多动、攻击性行为、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等,严重的可能会影响智力发育,导致智力低下。成人则可能出现头痛、头晕、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等症状,长期接触高浓度铅还可能引起周围神经炎,表现为手脚麻木、无力等。
对造血系统的影响:铅会影响机体的造血功能。抑制血红素的合成,导致血红蛋白减少,引起贫血。患者可能会出现面色苍白、乏力、心慌等症状。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铅中毒者常常会出现食欲不振、口内金属味、恶心、便秘、腹胀、腹部隐痛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腹绞痛,疼痛部位多在脐周,疼痛呈阵发性发作,发作时患者面色苍白、全身出冷汗,一般止痛药不易缓解。长期铅中毒还可能引起肝脏损害。
对肾脏的影响:影响肾小管功能,导致肾功能异常、肾功能不全。
对骨骼的影响:影响骨骼的代谢、抑制免疫力、内分泌,儿童生长发育受到影响,导致身材矮小。
哪些人群容易铅中毒
儿童对铅的毒性更为敏感。一方面,儿童有较多的手口接触行为,如喜欢啃咬玩具、在地上玩耍后不洗手就吃东西等习惯,均增加了导致铅中毒的风险;另一方面,儿童的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 铅对儿童的影响会更大,尤其对神经系统和造血系统的影响明显。
铅作业工人,在铅相关行业工作的人员,如铅矿开采工人、冶炼工人、蓄电池制造工人等,长期暴露在高浓度铅环境中,如果防护措施不到位,很容易发生铅中毒。这些工人长期接触含铅粉尘或烟雾,是铅中毒的高危人群。
如何预防铅中毒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学习如何预防铅中毒,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和家庭的守护者。以下是预防铅中毒的一些有效措施——
环境干预:对于生活在铅污染环境周围的居民,要注意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减少灰尘积聚。对于有工业污染的地区,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强环境治理,减少铅排放。老旧房屋如果有含铅涂料,要妥善处理,避免涂料剥落产生铅尘。
注意加强营养:进食高蛋白饮食、食品多样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吃富含钙、铁、锌等矿物质和维生素 C、维生素B的食物及牛奶等,这些营养物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铅的吸收。同时,要注意避免食用可能被铅污染的食物,尤其是在铅污染地区种植的蔬菜等。
做好个人防护:对于铅作业工人,工作时必须穿戴好防护服、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下班后要及时洗澡、更换衣物,避免将铅尘带回家。对于儿童,家长要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尤其是在玩耍后和进食前,避免啃咬玩具等。
结语
总之,铅中毒虽然危害大,但只要我们了解它的来源、吸收的途径、出现的症状和预防方法,就可以有效地保护自己和家人,远离铅中毒的危害,守护我们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