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饮食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尤为重要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饮食营养也有了更多元化和高层次的要求。而对于肿瘤患者来说,饮食和营养更是离不开的话题。
因为营养不良是肿瘤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也是放射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虽然其不会对于肿瘤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直接的危害,但是也会对于肿瘤患者的不良反应和化放疗治疗疗效造成不良影响,长此以往,患者的营养状况恶化也会加重病情。接下来,就让我们通过这篇文章一起来了解一下放疗患者的营养治疗,做到“食”刻关怀,步步为“营”!
营养不良对放疗的影响及愈后
放疗又叫放射治疗,属于一种物理治疗方法,主要就是利用放射线的电离作用使肿瘤细胞的DNA受损,从而引起肿瘤细胞不同程度的凋亡和损伤。由于肿瘤细胞的增生相比正常细胞更加活跃,因此更容易受到放射线的损伤。但是在杀死这些肿瘤细胞的时候,难免会损伤正常的细胞,导致一些副作用。尤其是对于头颈部以及上消化道的放射治疗,其副作用对于患者饮食的影响作用较大,比如容易引发口腔溃疡、食管粘膜水肿、口干、厌食、吞咽困难等问题。当前临床研究表明,头颈部肿瘤患者群体在放疗后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急剧增加,从放疗前的24%升至放疗后的88%。放射治疗则是需要长期坚持的,一旦引发这些副作用,患者就难以获得足够的饮食营养,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营养支持,缺乏热量和蛋白质的摄入,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几率也会大大提升。而营养不良的发生也可能会进一步加强放疗的副作用,使得患者粘膜细胞的修复减慢,放疗的耐受性降低。对于肿瘤治疗的预后也有严重的不良影响,当前营养不良已被确认为肿瘤局部复发及低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放疗患者的饮食营养目标
对于放疗患者来说,其更长处于高代谢状态,能量消耗量会增加。再加上肿瘤本身和放射治疗都有可能会引起受体组织减少、骨骼肌萎缩、内脏蛋白消耗的问题。因此对于放疗患者来说,营养治疗的目标应当在于保证患者能量和蛋白质以及微量营养素摄入、增加营养的总摄入量、维持足够的蛋白质储存、保持体细胞量、防止体重减轻。其中蛋白质和能量的营养目标建设尤为重要,建议能量摄人日标设定为25~30 kcal/(kg·d),蛋白最低摄入量应不低于1.0(kg·d),目标摄入量一般会设定在 1.2~2.0 /(kg·d)之间。
放疗患者治疗期间的饮食调理
对于放疗患者来说,在治疗期间一定要根据自身对于能量和蛋白质的需求,进行相应的饮食调整,最大限度的减少体重的丢失,以预防或改善营养不良。总体上来说,放疗期间应当遵循相应饮食原则,进行日常饮食的调整。
首先,要做到均衡饮食,保证摄入足够的碳水化合物、脂,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建议患者可以每天食用多种水果、蔬菜、全谷类、肉类、豆类、坚果等食物,例如苹果、猕猴桃、西兰花、胡萝卜、虾皮、豆腐、虾皮等等,这些食物当中都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能够为身体补充多种营养素。
其次,由于放疗期间可能会存在蛋白质丢失的问题,因此患者要在平衡膳食的基础上适量增加一些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常见的优质蛋白质包括鸡蛋、鱼肉、牛奶、瘦牛肉、瘦猪肉、虾肉、鸭肉、鸡肉。
另外,在放射治疗期间应当坚持清淡饮食和少食多餐。尤其是在进行放射治疗前的1小时,可以吃一些清淡且易消化的食物,这更有利于提高治疗的耐受性。在日常生活中,身边也可以常备一些营养加餐,例如面包、酸奶、果汁、水果、牛奶等等。
如果患者在放疗期间存在吞咽困难、口腔溃疡、厌食等胃肠道反应,导致饮食方面存在营养风险,可以先向临床营养师和健康管理师进行咨询,选择适合的营养补充制剂,以满足患者能量和蛋白质需求。
放疗患者治疗期间的营养管理
首先,在患者确定要接受放疗但尚未开始进行放疗的这段时间内,应当在临床医师的指导建议下进行相应的营养筛查和营养评估,较为常用的就是营养风险筛查表(nuritional risk screening ),简称NRS,当NRS总分≥3分时,即提示存在营养风险,需进一步实施详尽的营养评估,可采用SGA与PG-SGA 等评估工具。其主要作用就是明确患者是否存在营养不良及其具体程度,并预备好相应的营养治疗方案,以避免营养不良的发生和恶化。其次,在放疗前和放疗过程当中,都应当根据患者的活动强度和疾病的应激状况,加强能量供给和蛋白质供给,以此来提升患者的耐受性。同时,放疗过程当中,也可以通过使用特殊营养素,例如谷氨酰胺、益生菌、不饱和脂肪酸等等,增强患者对于营养的吸收。最后,放疗后需要再次进行营养评估,这更有利于评价放疗过程当中的营养治疗效果,以便于及时发现和解决放疗过程当中的各类营养问题。
综上所述,放疗患者常会伴有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良问题,对于这些患者进行合理的营养支持治疗是具有一定必要性的,其不仅能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更有利于改变临床结局。放疗患者也要注意做好相应的饮食调整和管理,做好营养护理,为对抗肿瘤“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