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3月28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宝宝黄疸不退,警惕溶血病 - 数字报刊系统 膝关节疼痛就是关节炎吗? 关爱老年痴呆症患者从护理开始 宝宝黄疸不退,警惕溶血病 内分泌失调与长痘的关系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宝宝黄疸不退,警惕溶血病

作者:钦州市妇幼保健院 唐国平

在新生儿的世界里,黄疸是一种相对常见的现象。很多新手爸妈在宝宝出生后不久,会发现宝宝的皮肤、巩膜(眼白部分)变得黄黄的,这就是新生儿黄疸。大多数情况下,黄疸是生理性的,会随着宝宝的成长自然消退。但有时候,黄疸迟迟不退,甚至越来越重,这就可能是宝宝身体在发出警报,提醒家长要警惕一种叫作溶血病的疾病。

新生儿黄疸简介

新生儿黄疸,顾名思义,就是新生儿时期出现的皮肤、巩膜黄染现象。这主要是由于新生儿体内的胆红素代谢异常所导致的。胆红素是一种黄色的色素,是红细胞破坏后的产物。正常情况下,肝脏会将胆红素转化为胆汁,排出体外。但新生儿肝脏功能尚不完善,处理胆红素的能力有限,因此容易出现黄疸。

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黄疸的一种正常表现,通常在宝宝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到高峰,然后逐渐消退,一般不超过2周。这种黄疸程度较轻,宝宝的精神状态、食欲、睡眠等都正常,不需要特殊治疗。

然而,有些宝宝的黄疸却迟迟不退,甚至越来越重,这就可能是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其中溶血病就是常见的一种。

溶血病概述

溶血病,简言之,就是红细胞遭破坏的疾病。在新生儿中,此病多由母子血型不合引发。当母亲与胎儿血型不匹配时,母体会产生针对胎儿红细胞的抗体,这些抗体穿过胎盘,攻击胎儿红细胞,导致其加速破坏,胆红素生成增多。

溶血病类型多样,其中ABO溶血和Rh溶血最为常见。ABO溶血发生在母亲为O型,胎儿为A型或B型时。因为O型血母亲易产生抗A或抗B抗体,攻击胎儿红细胞。而Rh溶血则发生在母亲为Rh阴性,胎儿为Rh阳性时。Rh阴性母亲首次怀孕通常不产生抗Rh抗体,但在分娩或流产时,胎儿Rh阳性红细胞进入母体,刺激母体产生抗体。若母亲再次怀孕,这些抗体会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引发溶血。了解这些,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新生儿溶血病。

溶血病与新生儿黄疸的关系

溶血病是导致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重要原因之一。当胎儿的红细胞被破坏时,会释放出大量的胆红素。这些胆红素超过肝脏的处理能力,就会沉积在皮肤、巩膜等部位,导致黄疸。溶血病引起的黄疸通常出现得比较早,程度也比较重,而且持续时间较长。

除了黄疸外,溶血病还可能引起其他一系列症状。比如,由于红细胞破坏过多,宝宝可能会出现贫血;由于肝脏肿大和脾脏代偿性增大,宝宝可能会出现肝脾肿大的症状。这些症状都提示家长,宝宝的黄疸可能不是生理性的,而是溶血病引起的。

溶血病的识别与诊断

要识别溶血病,家长首先要密切观察宝宝的黄疸变化。如果宝宝的黄疸出现得早、程度重、持续时间长,或者伴有贫血、肝脾肿大等症状,就要及时就医。

医生会通过一系列检查来诊断溶血病。首先,血常规检查可以发现宝宝的红细胞数量减少、血红蛋白降低等贫血表现;血型测定可以确定母亲和宝宝的血型是否不合;抗体检测则可以检测母亲体内是否存在针对胎儿红细胞的抗体。

溶血病的治疗与预防

一旦确诊为溶血病,医生会根据宝宝的病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光照疗法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通过蓝光照射可以降低宝宝体内的胆红素水平;换血疗法则适用于病情较重的宝宝,通过换出部分血中游离抗体和致敏红细胞,减轻溶血;药物治疗也可以辅助降低胆红素水平。

预防溶血病的关键在于孕期检查和血型筛查。孕妇在孕期应该进行定期产检,了解自己的血型情况。对于Rh阴性的孕妇,在分娩或流产时,应该注射抗Rh免疫球蛋白,以预防下次怀孕时发生Rh溶血。

家长应如何应对

作为家长,面对宝宝的黄疸不退,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要盲目相信一些偏方或自行给宝宝用药,这样可能会延误病情。应该密切观察宝宝的黄疸变化,及时就医并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

同时,家长也要给予宝宝足够的关爱和支持。溶血病虽然可怕,但只要及时发现并治疗,大多数宝宝都能康复。家长要相信医生的专业判断和治疗能力,与医生共同为宝宝的健康努力。

结语

新生儿黄疸是宝宝成长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但黄疸不退可能是溶血病的警报。家长要密切观察宝宝的黄疸变化,及时就医并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通过孕期检查和血型筛查等预防措施,可以降低溶血病的发生率。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宝宝的健康保驾护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