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2月07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中医对慢乙肝的独特见解 - 数字报刊系统 胃炎反复发作,问题在哪? 剖宫产手术的手术室护理要点 中医对慢乙肝的独特见解 如何正确使用降压药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医对慢乙肝的独特见解

作者: 靖西市中医医院 黄筱婷


在浩瀚的医学长河中,中医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为无数患者带来了希望与康复。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乙肝),作为一种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在我国尤为普遍。面对这一挑战,中医以其深厚的底蕴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为慢乙肝的治疗提供了别具一格的视角和方案。本文将深入浅出地介绍中医对慢乙肝的独特见解,以及患者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这些理念,以期达到更好的健康管理效果。

 

一、什么是慢乙肝?

 

慢乙肝,是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超过6个月,肝脏发生持续性炎症损伤的一种疾病状态。它不仅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引发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后果。在西医治疗之外,中医以其“治未病”的思想和整体观的治疗方法,为慢乙肝患者开辟了一条新的康复之路。

 

二、中医对慢乙肝的病因病机认识

 

中医认为,慢乙肝的发生发展,主要与湿热邪气侵袭、情志不遂、脾肾功能失调以及气血两虚与血瘀有关。

 

1.湿热邪气:如同自然界中的湿气和热气交织,人体内也可能因饮食不节、外感湿热等因素,导致湿热邪气蕴结于肝胆脾胃,影响肝脏的正常疏泄功能。

2.情志不遂:长期的精神压抑、情绪波动,会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形成“肝郁脾虚”的病理状态。

3.脾肾阳气两虚:湿邪易伤阳气,热邪则耗气伤阴,久而久之,脾肾功能受损,阳气不足,影响机体的免疫力。

4.气血两虚与血瘀:湿热阻碍气血运行,导致气滞血瘀,新血不生,旧血不去,形成恶性循环。

 

三、中医对慢乙肝的临床分型及表现

 

中医根据慢乙肝患者的不同症状,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湿热中阻:患者常表现为皮肤、眼睛发黄,恶心厌油,食欲不振,小便黄赤,舌苔黄腻等。

2. 肝郁脾虚:胁肋部胀痛,腹胀便溏,情绪低落,体倦乏力,舌淡有齿痕。

3. 肝肾阴虚:头晕目眩,腰膝酸软,手脚心热,失眠多梦,舌红少津。

4. 肝肾阳虚:怕冷,四肢不温,神疲乏力,腰膝冷痛,食少便溏,舌淡胖,苔白。

5. 瘀血阻络:面色晦暗,可见红血丝,肝脾肿大,两胁刺痛,舌质暗或有瘀斑。

 

四、中医对慢乙肝的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慢乙肝,注重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1. 解毒去邪:使用白花蛇舌草、虎杖等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中草药,帮助清除体内的湿热邪气,减轻肝脏负担。

2. 补虚扶正:通过补益脾肾,增强机体免疫力。如生黄芪、太子参等,既能补气又能提高免疫力,对改善慢性疲劳、提升体质有显著效果。

3. 化瘀固本:活血化瘀是中医治疗慢乙肝的重要环节。赤芍、丹参等药物能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肝脏纤维化,保护肝功能。

 

五、中医特色疗法

 

1. 药物治疗:除了汤药,中成药如龙胆泻肝丸、护肝片等,也是中医治疗慢乙肝的常用药物,便于患者长期服用,调理身体。

2. 针灸治疗: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如肝俞、三阴交、足三里等,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促进肝脏功能的恢复。

3. 推拿治疗:轻柔地推拿太冲、章门等穴位,有助于缓解肝区不适,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4. 拔罐与刮痧:这两种疗法通过物理刺激,促进皮肤下的血液循环,有助于排毒养颜,对改善慢乙肝患者的整体状况有辅助作用。

 

六、生活调理与预防

 

中医强调“三分治,七分养”,慢乙肝患者在接受专业治疗的同时,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调理同样重要。

 

1. 合理饮食:饮食宜清淡,避免油腻、辛辣、生冷食物,多吃富含蛋白质(如鱼、瘦肉、豆制品)和维生素(新鲜蔬果)的食物,有助于肝脏修复。

2. 情绪稳定: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和抑郁。可以通过冥想、瑜伽、阅读等方式放松心情,减轻肝脏负担。

3. 适量运动:根据个人情况,选择散步、太极拳、瑜伽等低强度运动,既能增强体质,又能促进气血流通。

4. 定期检查:慢乙肝患者应每半年或一年进行一次全面的肝脏检查,包括肝功能、乙肝病毒DNA定量、B超等,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5. 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熬夜和重体力劳动,以免加重肝脏负担。

6. 戒烟限酒:烟草和酒精都是肝脏的大敌,必须严格戒除或限制。

 

七、结语

 

中医对慢乙肝的治疗,不仅仅局限于药物,更是一种全方位的生活方式调整。通过解毒去邪、补虚扶正、化瘀固本等多管齐下,结合合理的生活调理,旨在恢复肝脏的正常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慢乙肝患者应树立信心,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同时注重自我养护,相信在中医的智慧指引下,能够走出病痛,迎接健康的生活。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九章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