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口腔疾病频发,人们对口腔疾病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在日常生活中,部分原因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牙齿缺失,比如受到外力撞击导致牙齿缺失,或者本身存在口腔疾病导致牙齿缺失等等。
在牙齿缺失之后,牙齿修复是非常重要的,不但能够促进牙齿功能恢复,还可以保持良好的美观度,但如果牙齿缺失后不修复,可能会有一些严重后果。那么,牙齿缺失不修复有哪些严重后果呢?如何修复缺失的牙齿呢?接下来就给大家科普一些相关知识,希望为大家提供帮助。
牙齿缺失不修复的后果
1. 牙齿出现缝隙
在牙齿缺失之后,如果不及时进行修复,可能会导致牙齿出现缝隙。牙齿的排列是较为紧密的,但如果其中缺失了某个牙齿,此时一排牙齿中会有一个缺口。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没有及时修复,可能会导致牙齿之间的缝隙越来越大,缺失部位相邻的牙齿会持续向缺失部位靠拢,最终导致整排牙齿的缝隙都变得更大。
2. 牙齿稳固性下降
在牙齿缺失之后,牙齿的稳固性可能会有所下降。在牙齿紧密排列时,不但能够保持美观性,也可以保持牙齿的稳固性。但是,如果有缺失的牙齿,两边健康的牙齿会持续向缺失部位内陷,牙齿的缝隙也会越来越大,此时可能会影响到牙齿的稳固性,更容易出现牙齿脱落、牙齿松动等情况。
3. 牙齿更加敏感
在正常情况下,牙齿的内外侧会暴露在口腔中,敏感性逐渐降低,而牙齿的左右两边与相邻的牙齿紧贴,敏感度较高。但是,如果牙齿出现缺失,牙齿排列可能会出现问题,牙齿之间的缝隙越来越大,牙齿敏感的部位会暴露在口腔中,如果吃过热、过冷或者一些酸性食物,可能会导致牙齿出现不适症状,比如酸胀、疼痛等表现。
4. 咀嚼功能下降
牙齿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咀嚼,但如果牙齿缺失后没有修复,可能会导致咀嚼功能下降。在牙齿缺失之后,上下侧的牙齿失去对称性,比如上面一列的牙齿有所缺失,但下面一列的牙齿正常,可能会导致上下侧牙齿咀嚼功能不同,久而久之会影响到牙齿的咀嚼功能,进而导致咀嚼功能下降表现。
5. 诱发牙周炎
牙周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口腔疾病,可能会引起患者出现牙龈疼痛等表现,而牙齿缺失后不修复也是诱发牙周炎的重要因素。在牙齿缺失之后,由于牙齿排列更加稀疏,会有缝隙出现,在吃饭后可能会有更多食物残渣在牙齿缝隙中堆积,仅凭普通刷牙难以将其清洗干净。久而久之牙齿部位会有菌斑出现,并有大量细菌滋生,进而诱发牙周炎的出现。
牙齿缺失后怎样修复?
1.活动义齿修复
活动义齿是指可以自行摘戴的假牙,适用于部分或全部缺失牙齿的情况。活动义齿通常由义齿基托(支撑结构)和假牙(模拟缺失的牙齿)组成。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活动义齿可以分为全口义齿和部分义齿。
2.固定义齿修复
固定义齿修复是指由牙科医生固定在口腔内,不可自行摘除的假牙。这种方式通常更稳定、舒适,常见的类型包括:种植牙是将钛金属或其他生物相容材料制作的人工牙根植入到下颌骨或上颌骨中,之后再在其上安装假牙。种植修复具有良好的美观性和功能性,适用于单颗或多颗牙齿缺失。固定桥是通过邻近的健康牙齿作为支撑(称为桥墩),用假牙(桥体)连接并覆盖缺失的牙齿。固定桥修复的优点是使用方便,外观自然。还有全瓷牙桥由全瓷材料制成,具有非常好的美观性,尤其适合前牙区的修复。由于全瓷材料的透光性和色彩相似性,能够更好地模拟真牙的外观。烤瓷桥是将瓷层烤制在金属基底上,结合了金属的强度和瓷的美观性。虽然它的外观也很好,但由于金属支撑,可能会在一些情况下产生金属边缘显露的问题。
综上所述,选择合适的牙齿修复方式需要考虑患者的口腔健康状态、缺失牙齿的位置、个人的经济状况以及对美观和功能的需求,因此建议在牙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选择。不同的修复方式各有优缺点,适合不同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