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2月14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体外循环如何为心脏“放假” - 数字报刊系统 微量元素检测,你缺啥? 颈椎病护理的小妙招 体外循环如何为心脏“放假” 玫瑰糠疹:皮肤上的“玫瑰花”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体外循环如何为心脏“放假”

作者:贺州市人民医院 柳真芳


心脏,被誉为生命的发动机,昼夜不息地泵送血液,为身体各个角落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然而,当心脏自身出现问题,如冠状动脉阻塞、瓣膜功能异常时,就需要通过手术进行修复或替换。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让心脏暂时“休息”,成为手术成功的关键。这时,一项神奇的医疗技术——体外循环,便成了心脏的“临时替身”,让心脏得以暂时“放假”,接受必要的治疗与修复。

一、体外循环的基本概念

1. 定义

体外循环,又称心肺旁路手术,是一种在心脏手术过程中,利用人工心肺机暂时替代心脏和肺的功能,维持患者血液循环和呼吸的技术。它允许外科医生在心脏停止跳动的情况下进行精细的手术操作,大大降低了手术风险和并发症。

2. 工作原理

体外循环的工作原理相当复杂但有序。首先,通过手术将患者的静脉血引流出体外,进入人工肺进行氧合并排出二氧化碳。然后,经过氧合的血液再由人工心脏泵入体内的动脉系统,从而维持全身血液循环。这一过程中,人工肺和人工心脏分别替代了肺部的气体交换功能和心脏的血液泵送功能。

二、体外循环的应用场景

1. 心脏手术类型

体外循环广泛应用于多种心脏手术中,包括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心脏移植手术以及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等。在这些手术中,体外循环为心脏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假期”,使外科医生能够在无血环境下进行精细的操作。

2. 其他应用场景

除了心脏手术外,体外循环还应用于心脏骤停患者的急救中,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此外,在心脏移植前的等待期,体外循环也常被用来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为移植手术的成功奠定基础。

三、体外循环为心脏“放假”的具体步骤

1. 术前准备

在进行体外循环手术前,患者需要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评估,以确定手术方案和麻醉方式。同时,医生还会给予患者必要的药物和抗生素,以预防感染和减少手术风险。此外,心理疏导也是术前准备的重要环节,有助于患者缓解紧张情绪,提高手术成功率。

2. 麻醉与消毒

麻醉是体外循环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需求,医生会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如静脉复合麻醉或芬太尼麻醉等。在麻醉过程中,医生会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麻醉深度和安全性。同时,手术环境的无菌处理也是至关重要的,以避免术后感染的发生。

3. 手术过程

手术过程包括胸骨切开、心包切开以及建立体外循环等步骤。在建立体外循环时,医生需要分离主动脉与肺动脉间隙,并插入引流管与人工心肺机连接。然后,通过调整人工心肺机的参数,使患者的血液循环和呼吸功能得到维持。在体外循环的支持下,外科医生可以安心地进行心脏手术操作,如修复瓣膜、搭建冠状动脉桥等。手术完成后,医生会逐步终止体外循环,通过复温、排气等步骤确保心脏功能恢复。

四、体外循环的关键设备与功能

1. 血泵:心脏的临时替代者

血泵是体外循环系统的“心脏”,它通过机械力量推动血液在体外循环中流动,确保血液循环不中断。

2.氧合器:人工肺的奇迹

氧合器模拟了肺的气体交换功能,使静脉血在流经时能够充分吸收氧气,同时释放二氧化碳,保证血液含氧量的充足。

3. 变温器:温度的守护者

手术过程中,患者体温的管理至关重要。变温器能够精确调节血液温度,避免低温对细胞的损伤,保护患者生理机能。

4.微栓过滤器:血液的清洁工

为了防止血液中微小的血栓或异物进入体内造成堵塞,微栓过滤器扮演着“守门员”的角色,确保血液纯净无阻。

五、体外循环的注意事项与风险

1. 心脑保护

体外循环期间,心脏和大脑的保护尤为重要。使用心肌保护液减少心肌损伤,应用脑保护药物降低神经系统并发症,都是关键措施。

2. 生命体征监测

手术全程需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以及血液指标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并发症管理

尽管体外循环技术已相当成熟,但仍存在出血、感染、神经系统损伤、肝肾功能障碍等并发症风险。术前评估、术中精细操作、术后精心护理,都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体外循环技术作为心脏手术中的一项重要技术,为患者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假期”,使外科医生能够在无血环境下进行精细的手术操作。通过深入了解体外循环的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这一技术的重要性和价值。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九章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