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将陆续进入冬春流行季,中国疾控中心监测数据显示,目前流感病毒阳性率持续上升,其中99%以上为甲流。全国多地疾控中心紧急提醒,要做好个人防护,注意防范呼吸道、肠道传染病。
流感的传播速度快,感染范围广,人群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抵抗力弱的老年人和儿童随时可能“中招”。
那么,如何应对甲流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甲流的相关防控知识吧。
什么是甲流?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丁4型,其中甲型流感传染性最强、最容易发生变异,几乎每次流感大流行都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
甲型流感,简称“甲流”,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感染甲流后的主要表现为突然的高热,常有咳嗽、咽喉痛、鼻塞、流涕等呼吸道症状,伴有头痛、肌肉酸痛等全身不适,部分患者会出现腹泻、呕吐等胃肠道不适症状。严重者病情可发展为肺炎、脑炎、心肌炎、诱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甲流与普通感冒有什么不同?
普通感冒:由鼻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多种病原体感染引起,传染性弱,发病没有明显的季节特征,症状表现以鼻塞、流涕、打喷嚏、干咳等呼吸道症状为主,一般不发热或只有轻度发热,没有全身性症状,5-7天即可自愈,很少有并发症出现。
甲流:与普通感冒相比,甲流传染性强,容易大范围流行,发病季节性特征明显。患者主要表现为高烧、头痛、乏力,并伴有全身肌肉酸痛等。
甲流有一定自限性,但容易引起其他并发症,包括肺炎、中耳炎、心肌炎、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
甲流是如何传播的?
甲流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一般传染期为一周左右,出现症状2-3天时传染性最强,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
甲流主要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近距离的呼吸道飞沫传播,可以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也可以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传播。
在人群密集且密闭或通风不良的房间内,也可以通过气溶胶的形式传播,需警惕。
家中出现甲流患者怎么办?
1.建议患者居家休息。患者尽量单间居住,保持房间通风,尽量避免与家庭其他成员密切接触及共用餐饮具等日常生活用品。
2.加强室内通风换气,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根据天气情况,每日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3.保持家中环境和物品清洁,流感病毒对酒精、碘伏、碘酊等常用消毒剂敏感,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条件下30分钟可被灭活。有明确污染或必要时可根据需消毒物品的特性选用以上消毒剂、紫外线或加热消毒。
4.患者需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和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毛巾等遮掩口鼻。
5.做好健康监测。密切观察患者和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一旦患者或其他家庭成员出现持续高热,伴有剧烈咳嗽、呼吸困难、神志改变、严重呕吐与腹泻等重症倾向,应及时就医。
6.尽可能由一名固定的、非流感高危人群的家庭成员照顾患者,近距离接触患者时应佩戴口罩。
感染甲流后,什么情况下需要就医?
1.如果体温超过39摄氏度,全身症状比较严重,比如发热、浑身酸痛和难受,甚至出现咳嗽、气短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2.幼儿感染流感后,若持续发热3天未见好转或病情反复,或发热同时伴有呼吸频率明显加快、尿量减少、反复呕吐、新发皮疹、抽搐、意识不清等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甲流如何治疗?
1. 一般治疗:保持充足的休息,多饮水,注意营养。
2. 抗病毒治疗: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病毒药物,切勿自行购买、使用药物。
3. 对症治疗:针对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如退热、止咳等。
如何预防甲流感染?
1. 接种疫苗:接种甲型流感疫苗是预防甲型流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建议老年人、儿童、孕妇和慢性病患者等高风险人群(无疫苗接种禁忌者)在流感流行季节之前接种流感疫苗,接种流感疫苗可以减少感染流感的机会或者减轻流感症状。
2. 增强免疫力:保持良好的作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有助于提高自身免疫力。
3. 加强个人卫生: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清洗双手,避免触摸眼睛、鼻子和嘴巴。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避免用手直接接触。
4.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20-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对门把手、扶手等常接触的部位定期清洁与消毒。
5. 避免到拥挤场所:流感季节尽量避免前往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尤其是封闭、通风不良的环境,避免接触有呼吸道症状的人员,减少感染风险。
6. 佩戴口罩:在流感高发期,外出时佩戴口罩,降低感染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