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2月14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富含微生物的食物 - 数字报刊系统 肠癌患者手术后的护理妙招 富含微生物的食物 小儿贫血,补铁就能解决吗? 抑郁症患者的社交活动指南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富含微生物的食物

作者:柳州市融安县妇幼保健院 张艳明

微生物是一类极其微小的生物体,其存在于各种环境中,包括地球表面、水体、空气和人体内部。

微生物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虽然微小,却在许多方面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着积极影响。其中,富含微生物的食物在维护我们的健康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什么是微生物?

微生物是一类肉眼不可见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生物,有的有益,有的有害。真菌包括酵母菌和霉菌,常用于食品发酵。病毒是一种依赖寄生于宿主细胞内复制的微小生物体。

富含微生物的食物有哪些?又有哪些好处?

1.酸奶和乳制品

乳酸菌是一类益生菌,常见于酸奶等乳制品中。它们可以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乳酸,降低环境的酸碱度,从而抑制有害菌的生长,维护肠道微生态平衡,从而有助于预防腹泻、便秘等肠道问题。酸奶和酸牛奶富含乳酸菌,有助于维持肠道菌群平衡,提高消化能力,促进钙的吸收,同时还提供高质量的蛋白质和维生素。

2.发酵蔬菜

发酵蔬菜制作过程中,通常会使用盐水浸泡,然后在有利于益生菌生长的条件下进行发酵如泡菜中的乳酸菌。泡菜、酸菜等发酵蔬菜富含多种益生菌,如乳酸菌、乳酸杆菌等,它们能够促进肠道菌群的多样性。

发酵蔬菜摄入有助于改善肠道健康,增加有益菌数量,减少有害菌的影响,从而提升免疫力和营养吸收。

3.酵母发酵食品

面包和酵母营养片等食品的制作中使用酵母进行发酵。酵母是一种真菌,通过分解淀粉和糖分产生二氧化碳,使面团膨胀。这些食品中的酵母菌有助于促进肠道微生态平衡,提供维生素B群等营养物质,有助于增加肠道内益生菌的数量,改善肠道环境。

4.豆腐和其他大豆发酵食品

大豆发酵食品如豆腐、豆豉等,经过发酵过程,含有丰富的酶和有益菌群,这些物质有助于提高大豆的可消化性和营养吸收率。大豆发酵食品中可能含有乳酸菌、乳酸杆菌等益生菌,有助于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从而有助于促进肠道健康。

5.功能性饮料和奶制品

在市场上,有许多添加益生菌的奶制品和饮料,如儿童奶粉、酸奶饮品等,旨在提供更多的益生菌供应。这些功能性奶制品和饮料能够提供丰富的营养,并在其中添加益生菌,有助于维护儿童和成人的肠道健康,增强免疫系统,改善肠道功能,减少肠道不适。

6.发酵饮品

啤酒、葡萄酒等发酵饮品中的酵母菌参与了发酵过程,将糖分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酵母菌虽然主要是用于酿造饮品,但在适当情况下,可能也会在肠道中发挥一定的微生态作用。

适度饮用发酵饮品,如红酒中的多酚类物质,可能对整体健康产生一些积极影响,但要注意适量饮用。

7.功能性发酵食品

除了前面提到的食品,还有一些专门设计的功能性发酵食品,如含有特定益生菌和益生元的产品,旨在有针对性地改善肠道健康。

这些功能性食品通常同时含有益生菌和益生元,益生元是一种可促进益生菌生长的食物成分。且这些功能性发酵食品的设计旨在通过提供益生菌和益生元,促进肠道微生态的平衡和健康。

如何在日常饮食中摄入这些食物?

富含微生物的食物对于肠道健康和整体健康的益处已经被广泛认可。

以下是在日常饮食中摄入这些食物的一些建议:

1.如果你之前没有习惯摄入富含微生物的食物,可以逐步引入它们到你的饮食中,避免突然大量摄入可能引起不适。

2.考虑个人差异:不同人的肠道状况和健康需求可能不同。如果你有肠道问题或慢性疾病,最好在引入新的食物时咨询医疗专业人士,以确保你的选择适合你的情况。

3.咨询医疗专业人士:在调整饮食习惯时,特别是如果你有严重的健康问题或特殊的饮食要求,建议咨询医疗专业人士,如医生、营养师或专业的保健顾问。他们可以根据你的健康状况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

4.多样化饮食:除了富含微生物的食物外,确保饮食还包含各种其他营养素,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多样化的饮食有助于维持整体健康。

5.在制作和储存富含微生物的食物时,要遵循食品安全的原则,以防止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的滋生。

6.尽量选择天然发酵的食物,而不是添加大量人工添加剂的食品。

虽然在膳食中引入富含微生物的食物可以为健康带来益处,但也要根据个人情况慎重考虑。

小贴士

富含微生物的食物在维护健康方面十分重要,可以对肠道健康和整体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然而,在调整饮食习惯时,需要注意个人的健康状况和需求,最好在专业医疗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健康的肠道将为整体健康作出贡献,更好地享受生活。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