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灯风俗文化,作为一个区域性的文化符号,在其拥有的龙灯“文化场”之内,随着历史的变迁,自然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龙灯文化特征。
在黔东南州三穗县,龙灯会的组成形式,往往以某个村寨作为发起玩龙(三穗俗称耍龙为玩龙)的个体存在。
从龙灯的组成上说,一般一拨(条)龙的组成人数达到40多人,囊括了村寨的老、中、少三代人。中年男子作为扛龙的主力军,在整个元宵节玩龙期间担任着重要的角色,每次外出玩龙都由他们走村串寨。老年人大部分组成锣鼓队伍及执花灯队伍,其中善言辞者多担任讲吉利话的职责,此人必须见多识广、博闻强识、思维敏捷。少年则辅助中年人扛龙、舞龙。每支龙灯队伍有两支锣鼓队,其中一支为引路锣鼓,另一支为伴龙锣鼓;每支锣鼓队由鼓手、镑锣、钣锣四人组成。虽然每个村寨的锣鼓队组成形式一致,但是在敲击锣鼓所传达的音响方面却是大为迥异。经验丰富者可以从一支锣鼓的声响中判断出龙灯队的来处。
编制好龙灯,要选择良辰吉日出灯,这对于一个村寨来说是一件重要的事。出灯之日,将在进入村寨的路口搭建牌坊,悬挂灯笼彩灯等营造喜庆氛围,牌坊上书写祈求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对联。
一支龙灯队伍要到另一个村寨玩龙,之前必做的事为发帖,即将本寨龙灯会将到某寨玩龙的事告知对方:“今晚将到贵寨欢度元宵佳节”,帖子左书恭贺新春与年月日,右书万事如意及某某村寨龙灯会。届时该村村民将与龙灯会一起玩龙灯,共享美好佳节。
夜色降临,来自远方的龙灯会停留在村寨的附近,此时,接龙的村寨每家每户都在堂屋正中摆好了茶水、水果、干果及红包等。每支龙灯都有两个元宝,到别的村寨玩龙的时候,其中的一个元宝将交给接龙的村寨选派的带头人,由他带领龙灯行走在村寨的每家每户。
到达接龙的主人家里,主人家会燃放烟花爆竹欢迎龙灯的到来。整条龙将进入主人家堂屋里,围绕着八仙桌子按照逆时针方向行走,玩龙的人随时附和着讲吉利言辞的人“是勒”“是呀”。
吉利言辞作为玩龙的精华部分,往往可以体现出玩龙的人的学识见闻,因为吉利言辞的出口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根据主人家的实际情况进行展开。每当吉利言辞说到起劲的时候,接龙的主人家也会来上几句夸张的言辞:“龙脑壳上色色青,今夜某某村来了拨好龙灯,扎匠师傅扎得好,画匠师傅是画的明,不是我人来夸奖,盖过三穗一座城”。主人家说完言辞之后,玩龙的人必须对上言辞:“龙脑壳上色色青,今夜我等到贵寨玩龙灯,那扎匠师傅是扎不好,画匠师傅也画不明,龙头扎的是对叉像(对叉:即古代舂米时的工具,三穗一带叫做对),龙尾巴扎的是扫把形,玩龙的都是叫花军……”
当龙灯走完整个村寨之后,接龙的村寨会安排好龙灯酒筵款待玩龙的人。此时村子里的人会把家中的好酒好菜拿来接待客人,以尽主人之宜,并和客人拉家常,大家一起和和气气,开开心心地喝酒、吃肉。
龙作为一种神秘的动物,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作为崇拜物存在。在三穗,农历正月十五耍玩完龙灯之后,人们会十分庄重地在村寨的河滩上将龙化掉(烧掉),预示着送龙归海,并希望龙来年再回归村寨,为村村寨寨的男女老少带来平安和幸福,也祈祷着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国富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