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一提到拔阻生牙就犯怵,尤其担心术后恢复麻烦。其实大家不用慌,阻生牙(像咱们常说的智齿)虽然因为生长位置特殊,拔除难度比普通牙齿大,术后容易肿、疼,但只要护理得当,就能少遭罪、恢复快。而且术后护理核心就3点:控出血、防感染、帮愈合,跟着下面的方法做,一点都不复杂。
术后24小时:最关键的“黄金护理期”
这24小时是术后恢复的重中之重,大家一定要记牢“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重点做好止血、饮食和清洁这三件事。
(一)止血:咬住棉花别乱动
拔牙结束后,医生会在伤口处放一块止血棉,你要轻轻咬住,保持30~40分钟。这期间可别随便吐掉再重新咬,频繁更换止血棉会破坏伤口刚形成的凝血块,反而让出血更难止住。
吐掉止血棉后,也别用力漱口、频繁吐口水。不少人觉得口腔里有血丝不舒服,就用力漱口或反复吐,可这样会把伤口刚长好的凝血块冲掉,引发“干槽症”,那种疼比拔牙还厉害,千万要忍住。
另外,吐口水时带点血丝是正常的,不用紧张。但如果伤口不断渗出新鲜血,或者吐出的全是鲜血,甚至凝血块掉了,那得赶紧联系拔牙医生,别耽误处理。
(二)饮食:温凉、细软是“王道”
这24小时里,吃的东西要遵循“温凉、细软”原则。能吃的有凉牛奶,既能补营养,凉的还能帮着消肿;还有熬得软烂的粥、煮透的烂面条、嫩滑的蒸蛋,这些食物不用费力嚼,不会刺激伤口。注意食物温度别烫嘴,凉一点更好。
而有些食物绝对不能碰:烫的(像热汤、热茶)会让伤口血管扩张,导致再次出血;硬的、脆的(比如坚果、薯片)容易刮伤伤口;带渣的(比如米饭、菜碎)会嵌进伤口引发感染;还有别用吸管喝东西,吸的动作会把凝血块“吸掉”,影响愈合。
(三)清洁:24小时内别碰伤口
这24小时里,别刷牙、别漱口,尤其是拔牙那一侧,绝对不能碰。有人担心不刷牙有细菌,其实这时候保持伤口稳定更重要,过早清洁反而会影响恢复。要是觉得口腔不舒服,轻轻吐掉口水就行,别用力。等24小时过后,再用软毛牙刷轻轻刷其他牙齿,拔牙的部位还是要避开。
术后2~7天:消肿、防感染,慢慢恢复
熬过了关键的24小时,接下来的2~7天,重点就变成消肿止痛、加强清洁,同时注意生活习惯,帮伤口慢慢恢复。
(一)消肿止痛:冷敷+吃药有讲究
如果脸肿得厉害,术后48小时内可以用冰袋缓解。用毛巾把冰袋裹好,别直接贴脸,以免冻伤,然后敷在拔牙侧的脸颊上,每次15~20分钟,歇10分钟再敷。冷敷能收缩血管,减轻肿胀和疼痛,效果很明显。
要是疼得受不了,影响吃饭睡觉,就按医生开的药吃(比如布洛芬),一定要按剂量和时间吃,别自己加量。如果医生没开药,但疼得实在难受,也可以联系医生问问能不能开止痛药。
(二)清洁升级:别让食物“藏”进伤口
24小时后,口腔清洁要升级了。可以用医生开的含漱液,或者自己配的淡盐水(温开水加一点盐,尝不出明显咸味就行)轻轻漱口,每次饭后都漱一次,把食物残渣冲出来,防止感染。漱口时动作要轻,别刺激伤口。刷牙也要继续,用软毛牙刷轻轻刷除了拔牙部位以外的牙齿,保持口腔干净。
(三)生活习惯:这些小事别忽略
这几天的生活习惯也很关键。别用舌头舔伤口,也别用手摸,手上细菌多,容易引发感染;别抽烟、喝酒,烟会让血管收缩,影响愈合,酒可能和药物冲突,还会刺激伤口;少说话,别做剧烈运动(比如跑步、跳绳),这些会让血液循环加快,可能导致伤口再次出血;睡觉时可以把枕头垫高一点,减轻脸部肿胀。
啥情况要赶紧找医生?别硬扛!
术后恢复期间,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千万别硬扛,赶紧联系医生:
1. 伤口流血超过24小时,或者本来不怎么流血了,突然又大量出血;
2. 脸肿得越来越厉害,或者疼得晚上睡不着、白天吃不下;
3. 伤口有臭味,嘴巴里有异味,还发烧;
4. 拔牙后3~5天,突然出现剧烈疼痛,连耳朵、太阳穴都疼,这可能是“干槽症”,得医生处理。
结语
总之,阻生牙术后护理真不复杂,记住:术后24小时内“少动伤口、吃温凉细软的食物”,之后“做好清洁防感染、别瞎折腾”,不舒服及时找医生,用不了多久就能恢复,重新拥有健康的口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