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贵州省卫生计生监督局对浙江省人民医院毕节医院(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体检式”卫生监督检查。监督员与专家兵分多路,对临床、医技科室“拉网”式扫描,随机调阅病历、处方、报告单,现场测试设备、访谈医护——五天沉浸式体检,将医院运行细节置于高倍显微镜下。
“体检式”卫生监督检查,是贵州省开展医疗机构卫生监督检查三年重点专项行动的创新举措。2023年起,贵州在全国率先把“全身体检”理念嵌入医疗监管:三年覆盖18家大型医院,18项核心制度逐项“过筛”,用“综合查一次”“一次查到位”推动医院把漏洞堵在“出血点”之前,为“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植入法治“芯片”。
从“单项检查”到“系统体检”:监管逻辑重塑
贵州是西部欠发达省份,优质医疗资源薄弱。随着医改政策纵深推进、优质资源输入,贵州医疗行业在“快车道”上疾驰,但也面临“成长的烦恼”:机构扩容快、依法执业意识弱、传统“点穴式”监管力不从心。新业态层出不穷,风险暗流涌动,监管方式若不改弦更张,势必“慢半拍”。
面对新形势,如何破局?
以人民为中心,贵州省卫生计生监督局改革监管方式,“体检式”卫生监督检查应运而生。贵州省卫生计生监督局把监管链条拆解为“事前画像—事中干预—事后提升”,让监管“跑”在风险前,服务“贴”在需求侧。
“我们希望通过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治理,构建‘靶向定位—专业组队—分类施策’的监督新机制。”省卫生计生监督局有关负责人说。
具体如何做,省卫生计生监督局将其拆分为三步:一是精准画像,锁定风险靶点。依托“信用中国”和全国卫生监督信息平台信息,定期对医疗卫生违法案件类型、分布和高发环节开展多维度分析,全面提升监督执法的专业性与针对性。二是方案引领,规范实施路径。制定并印发《全省医疗机构卫生监督检查三年重点专项行动计划》,明确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覆盖范围、操作流程及结果运用机制,在全省按年度、分批次、分级分类推进实施,强化政策衔接和制度保障,确保“体检式”卫生监督检查模式规范运行、落地见效。三是差异施策,组建专业团队。根据医疗机构级别、类型、专业特色和信用等级,跨领域遴选卫生监督员及临床、医技、院感、药事等领域专家,组建专业化、复合型“体检团队”,强化机构监管,实行“一院一案、一院一策”,形成“五个一”成果,即一份监督工作手册、一份问题清单、一份监督意见书、一份原因分析和一份整改报告,切实做到“检查一家、规范一家、提升一家”。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是首批尝鲜者。2024年9月“体检”至今,整改措施已内化为日常规程:低风险组死亡率明显下降,四级手术占比提高,平均住院日进一步缩短,门诊、住院次均费用均有下降,医疗纠纷、患者投诉同比“双降”。
数据背后是流程再造:建立行政+临床MDT、抗菌药物全流程管理、建设病案无纸化系统、护理巡视“扫码打卡”、医疗安全事件“日清周进”等。医院把“体检报告”拆成“任务工单”,责任到岗、进度到天,整改不再是一阵风,而是“长牙齿”的制度。
遵医附院的成长并非个例,据统计,2024年度,全省医疗机构运行指标持续优化。医院CMI值(病例组合指数)稳步提高,低风险组死亡率保持低位;病历文书书写规范率显著提高,医院感染发生率控制在全国较低水平。医疗纠纷发生率同比下降,纠纷化解率同比上升,医疗安全风险整体可控;医疗机构依法执业的主体责任意识明显增强,实现了从被动合规到主动管理的转变,行业自律氛围日益浓厚——“贵州军团”实现质的突围。
从“单点执法”到“穿透治理”:监督锋芒升级
五天现场检查,只是冰山一角。监督检查如何才能做到全方位、全覆盖?
为回答这个关键之问,入驻监督检查前,由监督员和行业领域专家组成的检查组早早便已启动大量准备工作:“医疗机构与人员资质、医疗质量安全管理、院感和依法执业等关键领域必查,监督范围延伸至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覆盖临床、护理、药事、管理等全环节,全程体验就医流程、了解群众关切等等,这是我们出发前必做的功课,为此我们很多专家都收集了大量的材料和信息,监督员也从政策层面、群众层面多渠道了解医院有关信息,确保我们的监督检查有针对性和时效性。”一位多次参与“体检式”的监督员说。
“我们像肿瘤MDT一样组建监督团队。”省卫生计生监督局有关负责人说。一个医院配一个“靶向小组”:卫生监督员是“主治医师”,感控专家是“影像科”,律师是“病理科”,工程师是“检验科”。进点前,小组先开“病情讨论会”,把医院历史问题、学科特色、患者结构做成“病例夹”,再决定“拍哪些片”——不是漫天撒网,而是精准狙击。
据介绍,监督检查将检查范围延伸至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覆盖临床、护理、检验、药事、管理等全环节,检查前,多渠道收集信息,开展多维度评估,全面掌握被检医院基本情况、管理水平、行政效能与历史违法违规行为,科学设定检查重点,合理配置监督力量;检查中,聚焦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落实、病历书写规范、感染防控措施、药事管理流程等关键环节,对发现问题逐项对照法律法规核实,做到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定性准确,实现查处—整改—防控有机联动。
值得一提的是,监督检查将行风建设、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和排长队等群众关切问题融入监督检查内容,加强行为监管;推进穿透式监管,依托医疗大数据分析,持续开展异常住院病例“四不合理”专项核查,推动医疗行为更加规范透明。
三年来,省卫生计生监督局编制完成覆盖多个专业领域《贵州省“体检式”卫生监督工作指引》,大幅优化监督执法流程,2024年全省医疗卫生违法案件数明显下降。“进一次门、查多项事”的模式,最大限度减少了对医疗机构正常工作的干扰,切实减轻了迎检负担。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数量明显下降,监督执法的规范性、高效性与权威性得到提升,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进一步增强。
从“一罚了之”到“惩治—纠偏—提升”:“后半篇文章”做实
“监管的最终目的,不是让医院害怕,而是让患者安全;不是让院长忙着迎检,而是让医生安心看病;不是让问题隐藏起来,而是让制度更加完善。”省卫生计生监督局有关负责人说。
锚定目标,省卫生计生监督局坚持“监督与服务并重、处罚与教育结合、查处与整改联动”,构建“惩治—纠偏—提升”的良性监管循环。通过推行“监督员+专家”机制,将普法宣传、技术指导和政策咨询融入监督全过程,建立“检查—反馈—整改—复核”全流程销号管理机制,推进持续监管。对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违法违规行为,坚持“零容忍”,坚决守牢医疗质量安全底线。
贵黔国际医院是接受“体检式”卫生监督检查的一家大型民营医院,检查组列出问题整改清单并对医院下达卫生监督意见书的同时,也为医院送上了“普法红包”——一张二维码,扫码进入“智慧卫监”平台,自动弹出三条“处方”:
1. 视频课:国家级院感专家讲解《血液净化室空气净化管理规范》,学完即生成电子证书;
2. 模板库:回风口清洁记录表、滤网更换SOP、验收清单,可一键下载;
3. 法条库:对应违法条款、处罚基准、减免情形,写清“首次违法、危害后果轻微且及时整改”可免罚。
“像点外卖一样方便。”院感科主任用午休时间学完课程,整理提交整改报告后,平台自动推送“复核通过”。最终,省卫生计生监督局作出不予处罚决定,却把案例纳入全省教材,成为“首违不罚+普法到位”的示范。
与此同时,随着“体检式”卫生监督模式的深入推进,群众就医体验的关键指标不断优化。实现“六降一升”——时间消耗指数下降,费用消耗指数下降,患者平均住院日缩短,门诊次均费用降低,住院次均费用降低,门(急)诊患者人均候诊时间缩短,中医药服务参与率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与满意度持续改善。
当前,省卫生计生监督局已完成15家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体检式”卫生监督检查,形成了一套内容完整、流程清晰具有一定现实指导性和可复制性的监管新模式。省卫生计生监督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向全省市县两级全面推广,在助推全省各级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保驾护航。

查看药品管理记录。

体检式监督现场。

查看病历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