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黔东南州天柱县人民医院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集中整治为契机,聚焦群众看病就医中的急难愁盼问题,打出便民“组合拳”,通过推动检查结果互认、开通院区定制公交、组织免费健康筛查、创新“互联网+居家护理”、强化医保基金监管等五项举措,持续优化服务流程,提升就医体验,切实减轻群众负担,取得阶段性成效。
深化检验结果互认,切实减轻就医负担。医院全面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2025年1月至9月,累计互认4734人次,直接为患者节省费用约32.6万元(其中检查费28.6万元,检验费3.99万元),有效降低群众就医成本,社会反响良好。
开通院区定制公交,有效缓解出行难题。医院自筹资金64.8万元,开通老院区至新院区的免费定制公交专线。累计服务患者及家属3万余人次,节约群众交通费用约40万元,既方便群众跨院区就医,又缓解周边交通压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群众满意双提升。
开展免费健康筛查,助力疾病早防早治。自2025年4月起,面向全县40岁以上人群,提供胸部CT、肠镜、乳腺超声、甲状腺超声、纤维鼻咽镜等五项免费筛查服务(每人每年限选1项)。截至10月17日,累计完成筛查1372人次,减免费用30余万元,为重大疾病早发现、早干预提供了有力保障。
创新“互联网+护理服务”,延伸暖心医疗关怀。积极推行“线上申请、线下服务”的“互联网+居家护理”模式,提供导管维护、伤口护理等31项专业上门服务。已为162名特殊患者(年龄跨度为29天新生儿至94岁老人)提供免费护理,其中90%为行动不便老人及术后康复者,有效减轻患者奔波与家属陪护负担,实现医疗关怀更精准、更有温度。
强化医保基金监管,筑牢基金安全防线。构建“智能监控+人工审核”双防线,依托数据筛查与病历抽审主动发现问题;每季度开展政策培训与警示教育,增强医务人员合规意识;对整改不力科室联合院纪委约谈负责人,层层压实责任。通过常态化精准监管,切实提升基金使用效益,守好人民群众的看病钱和救命钱。
(本报通讯员 龚偕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