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11月14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产后出血风险高,提前预防保平安 - 数字报刊系统 产后出血风险高,提前预防保平安 血糖飙升成糖尿病?检验科数据揭真相 老年糖尿病,血糖为何总“蹦迪”? 血透助力尿毒症患者重启生活新篇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产后出血风险高,提前预防保平安

作者:柳州市融安县妇幼保健院 祝美鲜


很多准妈妈孕期最常跟身边人念叨:“就怕生娃的时候出意外。”其实,分娩后可能遇到的风险里,产后出血是比较需要关注的一种,但大家别被“风险”两个字吓住——只要提前做好准备、掌握正确方法,大多能平安度过这个阶段。今天就跟大家好好聊聊,从怀孕到产后,我们到底该怎么做,才能降低产后出血的风险。

 

先搞懂3个基础问题,不慌不“盲”

 

首先得弄明白,到底什么是产后出血?

不少妈妈以为,生完宝宝后流点血都算产后出血,其实不是这样的。医学上规定,生完宝宝24小时内,阴道出血量超过500毫升,才属于产后出血。简单说,大概就是1小时内湿透2-3片普通卫生巾,或者能看到明显的大血块,这时候才需要警惕。

 

那哪些妈妈更容易遇到这种情况呢?

不用记复杂的专业术语,只要看看自己有没有这些情况就行:怀了双胞胎或多胞胎的妈妈;孕期查出高血压、糖尿病,没控制好的妈妈;之前生过孩子,当时有过产后出血的妈妈;还有产检时医生说胎盘位置不太对的妈妈。有这些情况也别焦虑,只是需要比其他人更注意预防。

 

产后出血能提前预防吗?

答案是肯定的!很多人觉得“这是医生的事,我等着就行”,其实预防需要妈妈和家人一起配合,从孕期就开始准备,这样才能大大降低风险。

 

孕期做好3件事,从源头降低风险

孕期是预防产后出血的关键阶段,这3件事需做到位。

 

第一件事是按时产检不偷懒。切勿认为身体好就省略产检,按医嘱产检时,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检查能及时发现问题,如查出贫血,医生会指导补铁,避免因缺铁降低止血能力、增加产后出血风险;定期产检还能让医生提前掌握胎盘位置等情况,制定应对方案。

 

第二件事是控制体重、管好基础病。孕期并非吃得越多越好,过量进食致宝宝过大,易引发产道撕裂、增加出血风险,整个孕期体重增长11-16公斤较合适,具体可咨询医生;若有高血压、糖尿病,需遵医嘱用药、调整饮食,不可擅自停药,以防影响母婴健康、升高出血风险。

 

第三件事是提前学知识不慌神。可通过医院科普手册、孕妇学校课程,了解产后出血早期信号,如产后流血远超月经量、持续剧烈腹痛且腹部发硬等,提前知晓能在产后遇情况时及时告知医生,避免手忙脚乱。

 

分娩时做好2个关键,配合医生少风险

分娩当天,妈妈做好两点可进一步减少风险。

 

第一点是听医生指导用力,别盲目使劲。不少妈妈急于让宝宝出生,会憋气用力,易致宫颈、阴道撕裂。医生会依宫缩情况,告知用力时机与力度,跟着节奏来,能助宝宝顺利出生,减少产道损伤,降低出血风险。

第二点是产后及时排尿、配合按摩子宫。生完后1-2小时内需排尿,膀胱过胀会压迫子宫,影响其收缩,而子宫收缩好才能减少出血;护士按摩子宫时可能会疼,也要配合,这能促进子宫收缩,助其尽快恢复,减少出血。

 

产后24小时做好3件事,重点观察不放松

产后24小时是产后出血的高发期,这3件事一定要做好。

 

第一件事:盯着出血量,有异常马上说。如果1小时内就把卫生巾湿透了,或者有比鸡蛋还大的血块,一定要立刻按呼叫铃喊医生或护士,别觉得“忍忍就过去了”,早发现早处理,风险会小很多。

第二件事:好好休息、清淡饮食。尽量多躺卧休息,别熬夜,饮食上吃容易消化的食物,比如小米粥、鸡蛋、软烂的面条,别吃太油腻、太辛辣的东西,这些食物会加重肠胃负担,影响身体恢复。

第三件事:家人多帮忙,别让妈妈独自扛。产后让妈妈能多休息;同时家人也要帮着观察妈妈的出血量,有时候妈妈自己没注意,家人发现异常及时提醒,也能避免危险。

 

万一遇到别慌,记住2个原则

若遇到产后出血,无需慌乱,牢记两个原则即可。

第一个原则是立刻找医生或护士。产后在医院期间,无论身处病房还是观察室,一旦发现出血多,要第一时间按呼叫铃,或让家人喊身边医护人员,切勿忍耐等待,及时求助才能最快获得处理,避免风险加剧。

第二个原则是配合治疗不抗拒。医生会依出血情况采取用宫缩药、按压子宫等措施,严重时可能需输血。此时别因害怕或担心药物影响抗拒治疗,要相信医生,积极配合,才能尽快止血、保障安全。

其实,产后出血虽然是需要关注的风险,但并不是“不可防、不可治”。不用过度焦虑,科学准备、放松心情,才能更好地迎接宝宝的到来,也让自己更快恢复健康。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九章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