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11月14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构音障碍ST矫正:日常训练小技巧 - 数字报刊系统 骨钙素检测,能透露啥 孕期体重别失控,科学管理有招 介入超声应对子宫肌瘤有办法 构音障碍ST矫正:日常训练小技巧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构音障碍ST矫正:日常训练小技巧

作者: 南宁市社会福利院 赵英新


不少家长为孩子发音问题烦恼:孩子说话含糊,“哥哥”说“得得”、“兔子”说“肚子”;同龄孩子能清晰表达,自家孩子常被误解后渐渐不愿说话;家长想纠正却不知方法,反复提醒“说清楚点”反而让孩子抵触。需说明孩子发音不清多是构音障碍所致——因舌头、嘴唇、牙齿等发音器官协调不足,并非“故意不说清”。构音障碍ST(言语治疗)矫正需家庭配合,掌握简单技巧可帮孩子改善发音、减少沟通挫折,下文将详解判断方法、训练原则及技巧,让家长知道“在家能做什么”。

 

先判断:孩子发音含糊,可能是这些构音问题

 

家长可通过观察判断孩子是否有构音障碍及类型。常见表现有四类:一是声母替代,如“g/k”发成“d/t”(“哥哥”→“得得”)、“zh/ch/sh”发成“z/c/s”(“车子”→“次子”);二是韵母混淆,如“an”发成“en”(“吃饭”→“吃分”)、“iu”发成“i”(“小牛”→“小流”);三是发音遗漏,如“苹果”漏“p”、“飞机”漏 “j”;四是发音歪曲,如“妈妈”音调或口型不对,发音奇怪。

 

需区分构音障碍与“语言发育迟缓”:前者“会说但说不清”,后者“不会说或说得少”,精准区分才能找对干预方向。

 

 

抓核心:日常训练,牢记这三个原则

 

家庭训练需牢记三原则。一是“先练基础再练发音”,先激活发音器官(提升舌头灵活度、增强嘴唇力度),再练音节,避免孩子因器官控制不足频繁出错而挫败。二是 “少量多次,趣味优先”,3-5 岁每次练5-10分钟,6岁以上10-15分钟,每天2-3次;将训练融入游戏或对话,不强迫“坐好练”,减少抵触。三是“及时鼓励,正向强化”,孩子发接近正确的音就表扬(如“‘哥哥’的‘g’音更清楚了”),不批评孩子“说错了”,保护表达积极性。

 

 

分场景给技巧:三类日常训练小技巧,在家随时做

 

(一)发音器官“热身”技巧

每天5分钟激活口腔肌肉。“舌头操”改善舌头灵活度,适合声母发音问题:让孩子舌头伸出来“左右摆”(碰嘴角)、“上下顶”(顶上颚、下唇)、“绕牙齿”转,家长喊口令,每次3组;孩子不会可轻推舌头辅助,动作慢且夸张,帮孩子感受运动轨迹,为发“g/k/zh/ch/sh”打基础。

 

“嘴唇训练” 可增强唇力度,适用于孩子韵母或 “b/p/m” 唇音发音问题:让孩子做 “抿嘴” 动作(模仿吃酸橘子的表情)、“咧嘴” 微笑(保持不露齿)、“吹泡泡”(用吸管吹或吹动纸条),每次训练 2-3 分钟。家长可与孩子开展比赛增加趣味性,强化嘴唇闭合与运动能力,助力改善 “b/p/m” 及 “o/e” 发音。

 

(二)针对性发音矫正技巧

“单音模仿”纠正易混淆音,每天1-2个:家长夸张口型发目标音(如“g” 音下巴微收、舌根抬起),可手势提示(按舌根),让孩子照镜子练,每次3-5回合;如纠正“g→d”,先练“嘎嘎嘎”,再练“哥、瓜”等单字,口型接近就鼓励。

 

“词语接龙”巩固发音:家长说含目标音的词(如“哥哥”),让孩子接同声母词(“西瓜”“高山”),接不上可提示,每次5-8轮;选孩子熟悉的词,避免生僻词,增强成就感。

 

(三)融入生活的沟通技巧

“吃饭时练发音”:引导孩子说食物名,放慢语速、夸张口型(如“苹果” 强调“p”“g”);问“想吃哪个”,让孩子说清再给,每次练2-3个词;不打断,说完温和提示(“‘苹果的‘p’音闭紧嘴唇更清楚”)。

 

“玩玩具时练表达”:玩积木、玩玩偶时,引导孩子描述动作(“搭高高”“抱娃娃”);孩子发错音(如“搭 dāo dāo”),家长重复纠正(“搭gāo gāo”),不强迫重复,让孩子自然模仿。

 

 

避坑指南:这些错误做法,会影响训练效果

 

四类错误需避开。一是不直接纠正“你说错了”,不说“真笨”,应示范“我们再试试这样说”;二是不一次练太多,每天1-2个音,练熟再进阶;三是不“只练不运用”,日常场景中引导孩子用正确发音;四是不忽视口腔基础,先热身再练发音,避免孩子因器官能力不足挫败。

 

 

明确求助信号:这些情况,需找康复治疗师

 

家庭训练1-2个月无改善(目标音发不对、出新问题),需专业干预;孩子因发音含糊不愿说话、哭闹、拒社交,影响心理发展,需治疗师介入;家长无法判断问题类型或孩子有多种问题,建议求助;孩子伴口腔异常(舌系带过短)、听力问题、注意力差,需先解决基础问题,治疗师会评估制定方案,结合工具指导家长。

 

结语

 

构音障碍改善需时间耐心,家长无需焦虑。通过“先热身、再练发音、融生活”,配合鼓励,多数孩子能提升发音清晰度。家庭是最好的康复场景,耐心陪伴与科学引导,能帮孩子实现“清晰表达”,自信沟通。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九章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