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11月14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群众的健康痛点如何解 黔东南州守好“急慢特”三道关 - 数字报刊系统 群众的健康痛点如何解 黔东南州守好“急慢特”三道关 接种疫苗 防流感 银针为媒 绘就中所友谊新图景 医务人员互联网健康科普负面行为清单发布 “12356”:温暖的心灵避风港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群众的健康痛点如何解 黔东南州守好“急慢特”三道关

作者:○ 本报记者 马春晓

   “之前在家突然胸痛难忍,刚拨通镇卫生院的急救电话,不到10分钟医生就上门初步诊断,还同步通过卒中急救地图联系了黎平县人民医院的胸痛中心。转诊路上,上级医院已经提前做好接诊准备,从发病到接受溶栓治疗只用了1个多小时,全程无缝衔接没耽误半点黄金救治时间,现在我不仅能正常生活,还能帮家里做些农活!”日前,黔东南州黎平县孟彦镇罗溪村的患者王先生回想起这段就医经历时,特意拉着回访的家庭医生展示自己恢复的状态,言语间满是感激。

  黔东南州多数乡镇地处山区,过去,群众面临“急症送医远、慢病管理难、特色医疗少”的健康痛点。今年,黔东南州卫生健康局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健康需求,将“一急一慢一特色”作为卫健服务提质升级的核心抓手,通过体系重构、资源下沉、特色挖掘,让优质医疗服务真正扎根基层、惠及民生。

 

   “一急”提速,筑牢急诊急救“生命线”

   心脑血管疾病是威胁群众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而黔东南州部分乡镇距离县级医院较远,传统急救模式往往因“时间差”错失最佳救治时机。

   针对这一痛点,黔东南州卫生健康局统筹推进州、县、乡(镇)三级急诊急救体系一体化建设——在硬件上,为所有乡镇卫生院配齐心电图机、除颤仪等基础急救设备,在重点乡镇卫生院增设急诊观察室;在技术上,联合州内三甲医院开展“急救技能下乡”培训,累计为800余名基层医护人员开展心肺复苏、胸痛识别等专项培训;在机制上,搭建覆盖全州的“卒中急救地图”“胸痛急救地图”,群众拨打120后,就近乡镇卫生院可第一时间介入初步救治,同时通过信息平台同步推送患者病情至上级医院,实现“基层首诊、上级接诊、信息同步、无缝转诊”。

   如今,该州已建成109个基层胸痛救治单元、115个卒中单元(哨点),实现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在16个县(市)的全覆盖。

   今年,黔东南州基层医疗机构发起的急症转诊平均耗时较去年缩短35%,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急性期救治成功率提升12%,王先生的经历正是这一体系高效运转的生动缩影。

 

  “一慢”提质,织密慢病防治“保障网”

   黔东南州常住居民中,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占比超15%,且农村地区患者普遍存在“用药不规范、随访不及时、康复缺指导”的问题。

为破解这一难题,黔东南州卫生健康局创新搭建“疾控中心+牵头医院+乡镇卫生院+家庭医生”四级慢性病防控网格,构建全周期服务链条——疾控中心负责制定该州慢性病防治规划,定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与数据监测,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以县级医院为牵头单位,成立慢性病诊疗专家组,每月下沉乡镇开展坐诊、会诊,解决基层疑难病例,同时对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进行技术指导;乡镇卫生院设立慢性病专科门诊,配备专职医生负责日常诊疗、用药调整,并建立患者健康档案;家庭医生团队则为辖区内慢性病患者提供“一人一档”的个性化服务。

   如今,黔东南州慢性病患者规范管理率达82%,较去年提升9%,并发症发生率下降6%,真正实现了“小病不出乡、慢病有人管”。

  “一特色”赋能,激活民族医药“新活力”

   黔东南州是苗、侗等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地,民族医药历史悠久,苗药、侗药在治疗风湿骨病、消化系统疾病等方面有着独特疗效。

黔东南州卫生健康局立足这一资源优势,将民族医药发展纳入卫健服务提质重要内容,推动传统医药与现代医疗深度融合——在服务网络建设上,投入资金用于县级中医医院升级改造和基层中医馆建设,目前该州16个县(市)已实现县办中医医院全覆盖,217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层中医馆建成率达100%,每个中医馆都配备掌握民族医药技术的医护人员,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特色服务;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上,组织民族医药专家历时3年编纂《黔东南州苗侗医药志》,系统收录600余种民族药的性味、功效、用法,挖掘整理出120余个疗效确切的民族医药单方、验方,并建立民族药标本库;在专科建设上,建成国家级中医传承工作室(工作站)11个、省级24个,获得中医重点优势专科国家级培育单位1个、省级重点(优势、特色)专科18个,州级重点专科14个,中医经典病房7个,县级“两专科一中心”5个(急诊科+特色专科+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建设,院内制剂成功获批3个,苗、侗、瑶及艾纳香灸、银质针病房等特色诊疗标准获批发布13个。通过引进现代诊疗设备、开展临床研究,让民族医药在标准化、规范化发展中焕发新活力。

   在镇远县中医医院,苗药浴治疗关节疼痛的有效率达85%,“很多周边县市的患者都专程来这里治疗,民族医药已经成了我们的‘金字招牌’”,医院负责人介绍。

   “十五五”新的征程即将开启,黔东南州卫生健康局负责人说:“将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在基层服务能级提升领域奋勇争先,继续优化三级急救体系响应效率,扩大慢性病管理覆盖面,推进民族医药产业与医疗服务深度融合,让优质卫健服务的‘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切实提升群众的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九章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