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10月31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脂肪肝:肝脏“胖”了会怎样? - 数字报刊系统 艾滋患者失眠夜,护理妙招来哄睡 脂肪肝:肝脏“胖”了会怎样? 定期体检,给老年人健康“上保险” 慢性肾病患者饮水有讲究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脂肪肝:肝脏“胖”了会怎样?

作者:来宾市武宣县人民医院 谭燕慎

现代生活中,体检报告上“脂肪肝”三个字的出现频率越来越高。无论是应酬不断的职场人,还是注重养生的中老年人,甚至部分体型偏瘦的年轻人,都可能被这个“沉默的杀手”盯上。肝脏作为人体的“化工厂”,一旦被脂肪过度堆积,不仅影响功能,还可能引发一连串健康危机。

肝脏为何会“长胖”?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化学工厂”,负责解毒、代谢、合成蛋白质等重要功能。正常情况下,肝细胞内会储存少量脂肪(约占肝脏重量的5%),但当脂肪含量超过10%时,就会形成脂肪肝。

脂肪肝的“幕后推手”主要有三类:

吃出来的脂肪肝:高糖、高脂饮食(如奶茶、炸鸡、蛋糕)会让肝脏合成过多脂肪;过度节食或长期饥饿则会导致脂肪分解增加,同样加重肝脏负担。

喝出来的脂肪肝:酒精是肝脏的“头号杀手”,长期饮酒会干扰脂肪代谢,引发酒精性脂肪肝。

懒出来的脂肪肝:久坐不动、缺乏运动会导致脂肪堆积,同时降低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间接促进脂肪肝形成。

此外,肥胖、糖尿病、高血脂、药物副作用(如激素类药物)等也是脂肪肝的常见诱因。

脂肪肝的“进化史”:从沉默到危险

脂肪肝并非“胖一点而已”,它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可能经历以下阶段:

1.单纯性脂肪肝:肝脏脂肪堆积,但无炎症或损伤,此时患者通常无症状,仅在体检时通过B超发现。

2.脂肪性肝炎:脂肪持续堆积引发肝脏炎症,可能出现乏力、右上腹隐痛等症状,肝功能检查显示转氨酶升高。

3.肝纤维化:长期炎症导致肝脏修复过度,形成瘢痕组织(纤维化),此时肝脏功能开始受损。

4.肝硬化:纤维化进一步发展,肝脏结构被破坏,形成硬结,可能引发腹水、黄疸、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5.肝癌:极少数肝硬化患者可能发展为肝癌,但这一过程通常需要数十年。

6.关键提醒:脂肪肝的“进化”速度因人而异。年轻人若长期忽视,可能在10年内发展为肝硬化;而积极干预者,甚至可能实现脂肪肝的“逆转”。

脂肪肝的“隐形伤害”:不止伤肝

脂肪肝的危害远不止于肝脏本身,它还可能引发全身性健康问题:

1.代谢综合征的“导火索”:脂肪肝患者常伴随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这些因素叠加会显著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研究表明,脂肪肝患者患冠心病的风险比普通人高1.5倍。

2.糖尿病的“帮凶”:肝脏脂肪堆积会干扰胰岛素信号传导,导致胰岛素抵抗,进而引发2型糖尿病。

3.慢性肾病的“推手”:脂肪肝患者发生慢性肾病的风险增加,可能与炎症因子释放、氧化应激增强有关。

4.睡眠呼吸暂停的“诱因”:肥胖型脂肪肝患者常合并睡眠呼吸暂停,导致夜间缺氧,进一步加重肝脏损伤。

拯救“胖肝脏”:四招科学干预

脂肪肝是少数可以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实现逆转的疾病之一。抓住早期干预的“黄金窗口”,肝脏有望恢复健康。

1. 饮食:给肝脏“减负”

控制总热量:每日摄入热量比消耗量少300-500千卡,帮助体重缓慢下降(每周减重0.5~1公斤)。

优化膳食结构:增加蔬菜、全谷物、优质蛋白(鱼、豆类),减少精制碳水(白米饭、面条)、添加糖和饱和脂肪(动物内脏、油炸食品)。

戒酒: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必须彻底戒酒;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也应限制饮酒(男性每日≤25克酒精,女性≤15克)。

2. 运动:让脂肪“动起来”

有氧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或75分钟高强度运动。

力量训练:每周2次抗阻运动(如深蹲、俯卧撑),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

日常活动:减少久坐时间,每坐1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

3. 体重管理:目标要实际

减重5%~7%: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减重5%即可改善肝脏脂肪变性,减重7%以上可缓解炎症。

避免极端节食:快速减重(每月>5公斤)可能加重肝脏损伤,需循序渐进。

4. 定期监测:早发现早干预

体检项目:每年进行肝功能、血脂、血糖、肝脏B超检查;高危人群可加做肝脏弹性检测(评估纤维化程度)。

药物干预:仅在合并糖尿病、高血脂或肝损伤严重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保肝药物(如水飞蓟素、维生素E)或降糖降脂药。

结语

肝脏没有痛觉神经,即使“胖”了也很少喊疼,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忽视它。从今天起,少喝一杯奶茶,多走一段路,给肝脏一个“瘦身”的机会。记住:脂肪肝的逆转,始于每一次健康的选择。您的肝脏,值得更好的对待!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九章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