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10月24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不负所“托” ——贵州构建普惠多元托育体系惠及万千家庭 - 数字报刊系统 毕节:绘就坚实健康底色 上门服务 全民提素养   人人享健康 全省居民健康素养知识电视竞答赛暨健康科普脱口秀决赛举行 个人参保缴费标准不变 我省启动2026年城乡居民医保参保征缴工作 导读 本报征订广告 不负所“托” ——贵州构建普惠多元托育体系惠及万千家庭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负所“托” ——贵州构建普惠多元托育体系惠及万千家庭

作者:○ 本报记者 赵明艳

   上午9时,阳光洒进贵阳市妇幼保健院附属托育中心的教室。孩子们在保育员的引导下认真地洗着小手,准备享用营养早餐。

   镜头转到黔西南州安龙县。此时,安龙县人民医院扬帆托育中心,2岁半的豆豆正举起小手,奶声奶气地向老师展示他刚学会的古诗。

   这些分布在城市与县域的温馨场景,共同勾勒出贵州托育服务发展的生动图景。

   近年来,贵州将托育服务列为重要民生工程,从省级顶层强力推动,到基层多元创新探索,奋力托举底线,回应“幼有所育、不负所‘托’”的时代课题,让“最柔软的群体”享受最坚实的守护。


家事”变“要事”



   “孩子谁来看?”这道选择题,曾让无数年轻家庭,尤其是双职工家庭倍感压力。

   为破解“孩子没人带”的现实困境,贵州从顶层设计开始破题。省委、省政府将托育服务提升至事关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高度,成立了贵州省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将婴幼儿照护服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每千人口托位数作为硬性考核指标,下达至各市县。这标志着托育服务从“家事”上升为“要事”。

   在政策方面,《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密集出台,快速勾画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家庭为主、托育为辅,医育结合、科学规范”的清晰路径。各市州因地制宜制定“一老一小”方案,全省上下凝聚强大合力,努力实现政府出政策、机构降价格、群众得实惠的目标。

   目标明确,投入是关键。对照国家标准,贵州自我加压,将“十四五”千人口托位数目标从3.0个大幅上调至4.5个,累计争取中央资金55317万元、省级资金25636万元等支持托育服务事业发展,不断扩大供给、促进普惠托育。我省托位总数从2020年2.73万余个,增至2024年15.58万个;每千人口托位数从2020年的0.74个,增至2024年的4.02个。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感受“家门口”的托育便利。




医育结合”让家长更放心




   有了顶层的制度保障,我省在服务供给端开始了多元化、普惠化的生动实践。

其中“医育结合”因其独特的专业性和安全感,成了最受家长欢迎的模式之一,目前全省已建成了36个公立医疗机构托育试点。

   在贵阳市妇幼保健院附属托育中心,目前有80余个孩子在托。该中心负责人何颖介绍,“中心从课程、饮食、健康体检等均有医院的专业医师参与,‘医育结合’渗透在日常守护的方方面面。”

   何颖还讲述了一个危急却又倍感温暖的故事,一个早晨,她在巡班时发现一个孩子精神萎靡。“我立刻抱起孩子,同时通知护士,同步呼叫家长。”从发现异常到抢救苏醒,全程3分钟。经诊断,孩子是因在家未进食导致的低血糖。当家长1小时后匆忙赶到时,孩子已转危为安。“如果是在家里,我们真的发现不了这么及时!”孩子妈妈既后怕又感激地说。这场成功的救援,正是“医育结合”优势的极致体现,也让“医院办托育,我们最放心”成为许多家长的心声。

   该中心还配有两名护理人员,主管护师饶燕和秦芬每天为孩子们晨检,处理突发不适,坚守在中心守护着孩子们的健康。记者采访当天,饶燕刚带着肚子痛的洋洋去看了医生。“妈妈工作忙来不了,我们在微信上同步情况,她线上签署委托书,我负责喂药。一切都为了让家长放心。”饶燕说。

   这种深度“医育融合”,让双职工家庭从“孩子一生病,父母跑断腿”的困境中解放出来。

   在安龙县人民医院扬帆托育中心,“医育结合”同样发挥着“健康守门人”的关键作用,更将“普惠”落在了实处。托大班每月仅1080元、托小班1280元,并对本院职工子女每月再给予补贴200元。

   “我们的初衷就是解决职工和周边双职工家庭的后顾之忧。”该中心负责人时唯唯道出了普惠托育的初心。

   “孩子在这里有专业照护,我们工作起来更安心。”安龙县人民医院护理人员张榆佳的孩子从1岁多就入托,如今2岁多不仅会主动分享玩具,回家还能念起古诗,家人都觉得孩子送到医院托育中心“送对了”。




筑牢成长“安全防护墙”




   从省会的三甲医院到县域的人民医院,托育服务供给不断扩大。这背后,是全省一盘棋的系统谋划与坚实支撑。省级层面组建的103人婴幼儿照护专家库,为行业发展提供专业支持;全省19所高职院校、1所本科院校开设的托育相关专业,为行业输送新力量;截至2024年,全省共有全职保育从业人员2.89万人,一支专业化的托育服务人才队伍正在壮大。

   同时,严格的监管体系为孩子成长筑牢了“安全防护墙”。从机构备案、消防安全到卫生保健,建立了常态化的排查监督机制,目前全省通过备案的机构已达695家,让家长选择时心中有数、心中有底。

   而针对农村地区,我省的创新探索同样未曾停步,从编印50余万份科学养育手册进村入户,到在毕节、紫云等地开展“早期养育”“家长学校”“苗圃工程”等公益试点项目,让科学养育知识悄然改变农村传统的育儿方式。

   托举一个孩子,就是托举一个家庭的未来,更是托举整个社会的希望。从省级制定政策到基层积极落实,从城市的医院托育中心到乡村的养育未来项目,贵州正用一套覆盖城乡、普惠多元、安全规范的托育服务体系,有力地回应着群众的期盼。

   正如何颖所说:“一个孩子就是一个家庭希望,我们宁愿成本高一点,也要主动提高师资配比,保证每个孩子都被充分照护好,帮助更多家庭轻装前行,共同育见美好的未来。”这份高于标准的自我要求,正是贵州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展现。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