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10月24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孕期血糖飙升,高危孕妈这样控糖超安心 - 数字报刊系统 孕期血糖飙升,高危孕妈这样控糖超安心 先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复查很重要 中药和西药能一起吃吗 营养跟上,给老年人髋部健康加道防线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孕期血糖飙升,高危孕妈这样控糖超安心

作者:柳州市柳城县人民医院 朱韦香 广西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韦金翠 蓝秋丽

怀孕本是喜悦之事,但若孕期血糖突然“飙升”,不仅影响妈妈健康,更可能危及胎儿发育。尤其对高龄、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或曾有妊娠期糖尿病史的“高危孕妈”而言,科学控糖是保障母婴安全的关键一步。别慌,控糖并非难事,掌握方法,安心度过孕期完全可行。

为什么孕期血糖容易失控

怀孕后,胎盘会分泌多种激素,如人胎盘生乳素、孕酮等,这些激素在帮助胎儿成长的同时,也会降低胰岛素的敏感性——通俗说,就是身体对“降糖钥匙”(胰岛素)的反应变迟钝了。为维持血糖稳定,胰腺必须加班加点分泌更多胰岛素。若胰腺“力不从心”,或原本就有胰岛素抵抗基础,血糖就容易升高,形成“妊娠期糖尿病”(GDM)。

高危孕妈因身体基础代谢或遗传因素,更容易出现这种“胰岛素抵抗加剧”的情况,因此更需警惕血糖波动。

血糖失控,母婴双双受伤

很多人觉得“血糖高点没关系,生完就好了”,这是误区。孕期高血糖对母婴的危害是即时且深远的——

对妈妈:增加妊娠高血压、子痫前期、剖宫产、产后出血风险,未来患2型糖尿病概率也大幅上升。

对宝宝:易致巨大儿(增加难产风险)、新生儿低血糖、黄疸、呼吸窘迫综合征,甚至增加孩子未来肥胖和糖尿病风险。

因此,控糖不是“矫情”,而是为两个人的健康负责。

控糖第一步:学会

饮食管理是控糖基石,不是少吃,而是会吃。

三餐规律,少量多餐:一天可安排3顿正餐+2~3次加餐(如上午10点、下午3点、睡前1小时)。避免一次吃太饱导致血糖骤升,加餐可选无糖酸奶、一小把坚果、半个苹果等。

主食“粗”一点,搭配蛋白质:白米饭、白馒头升糖快,建议替换为糙米、燕麦、藜麦、全麦面包等粗粮,或粗细搭配(如二米饭)。每餐搭配优质蛋白:鸡蛋、鱼虾、瘦肉、豆腐,能延缓糖分吸收。

蔬菜要“大量”,水果要“限量”:餐前先吃一碗绿叶菜(如菠菜、油菜),富含膳食纤维,增强饱腹感、平稳血糖。水果选低糖型(如草莓、蓝莓、柚子、苹果),每天总量控制在200克以内(约1个拳头大小),避免果汁。

拒绝“隐形糖”:含糖饮料(奶茶、可乐)、糕点、蜜饯、沙拉酱、番茄酱等都含大量添加糖,务必远离。学会看食品标签,配料表中“白砂糖、果葡糖浆、麦芽糖”排在前几位的,果断放弃。

动一动,血糖更听话

运动是天然“降糖药”。餐后30分钟进行温和运动,如快走、孕妇瑜伽、游泳,每次20~30分钟,每周至少5天。运动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帮助肌肉消耗血糖。

注意:避免空腹运动,随身带颗糖果防低血糖;如有宫缩、出血或医生禁止运动,需遵医嘱。

监测与记录,心中有

医生通常会建议高危孕妈在家自测血糖。一般需测“四点血糖”:空腹+三餐后2小时。记录数值、饮食内容和运动情况,复诊时带给医生看,便于调整方案。目标值参考(具体以医生指导为准)——

空腹及餐前血糖:≤5.3 mmol/L

餐后1小时:≤7.8 mmol/L

餐后2小时:≤6.7 mmol/L

药物不是失败,而是保障

若通过饮食+运动,血糖仍不达标,不必自责或抗拒用药。

胰岛素是孕期最安全的降糖药,它不通过胎盘,不会伤害胎儿。医生会根据血糖情况精准调整剂量,确保母婴安全。

口服降糖药在孕期使用受限,需严格遵医嘱。

情绪与睡眠,也是控糖帮手

压力大、睡不好会升高“应激激素”,间接推高血糖。

孕妈应保持心情舒畅,听音乐、散步、与家人倾诉都是好方法。保证每天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

家人支持尤为重要,丈夫的陪伴、婆婆的理解,能让孕妈更安心控糖。

产后别松懈,健康要延续

妊娠期糖尿病多数在产后恢复正常,但它是未来患2型糖尿病的“预警信号”。

建议:产后6~12周复查血糖;坚持健康饮食和运动;每1~3年筛查一次糖尿病;母乳喂养有助于降低妈妈糖尿病风险。

结语

总之,孕期控糖,对高危孕妈而言,早筛查、早干预、科学管理,可以将风险降至最低。每一次血糖监测、每一口健康饮食、每一步坚持运动,都是送给未来宝宝最珍贵的礼物——一个健康强壮的妈妈,和一个平安顺遂的起点。控糖之路,你不是孤军奋战,医生、家人、科学方法,都是你最坚实的后盾。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